陽光訊(記者 李孝華 通訊員 熊樂 劉蓓蓓)近日,安康市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的“鐵”肩推普社會實踐隊走進漢陰縣鐵佛寺鎮,以推廣普通話為紐帶,探索鄉村振興的多元場景。繼推普課堂、非遺體驗課后,實踐隊走進田間地頭,探索推普賦能產業發展的新路徑,讓標準語言成為激活鄉村經濟活力的 “金鑰匙”。
在漢陰縣鐵佛寺鎮合一村的獼猴桃種植基地里,陽光透過繁茂的枝葉灑在掛滿枝頭的獼猴桃上,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實踐隊隊員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田間實訓課”,村支書熱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紹了合一村依托良好生態資源,重點發展的獼猴桃和天麻產業。同學們認真聆聽,不時用標準的普通話與支書交流,深入了解產業發展現狀與銷售痛點。
“我覺得這次的三下鄉活動非常有意義,我們將普通話推廣與傳統文化體驗和現代農業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跟著當地的村支書我們參觀了獼猴桃基地,他為我們講解了獼猴桃的生長習性和獼猴桃產業鏈,回去后我們將今天的視頻剪輯,把這里的獼猴桃進行推廣宣傳。這次活動既豐富了我們的體驗,又能讓推普工作更接地氣、更生動。”實踐隊隊員石洪歡說道。
如何讓課堂所學真正服務鄉村?讓推普成果化為“新農具”,實踐隊員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手持拍攝設備,化身“鄉村主播”和“產品代言人”,在掛滿果實的獼猴桃架下,用清晰、流暢的普通話拍攝宣傳視頻。從介紹品種特點、生長環境,到講述種植故事、描繪豐收景象,學生們力求用生動的語言將合一村獼猴桃的“綠色”與“甜美”傳遞給屏幕另一端的潛在消費者。
指導教師劉蓓蓓正在教學生拍攝獼猴桃的宣傳視頻,隨后她說道:“此次我們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精心策劃了推普課堂、非遺體驗課、田間教學等實踐活動,通過了解當地的產業,進一步宣傳推廣,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打通語言普及的“最后一公里”,讓文化和產業共同發展。”
據了解,此次走進獼猴桃基地只是‘推普+’賦能鄉村振興實踐的重要一環。通過此次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提升了普通話應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將語言技能轉化為助農興農的‘新農具’。拍攝宣傳素材只是第一步,該實踐隊后續將持續關注合一村獼猴桃產業,真正讓推普的成果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青春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