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闞瑩瑩文/圖
“誰懂啊?山里挖到‘野地瓜’的瞬間,童年暑假直接‘復活’!”“一波接一波的人,把這片坡來來回回薅了幾十遍,全是沖著‘野地瓜’來的!”
繼雞樅菌后,活躍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川渝“打野圈”又盯上了一種野生果實——“野地瓜”。這種生長在野外坡地的水果,是不少川渝人記憶中的童年夏季限定美味。
童年記憶吸引著“打野圈”的熱情。但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四川多地出現了“野地瓜”專業種植基地,“野地瓜”價格還賣得很高。
人工種植的“野地瓜”。
自帶流量,開園當天吸引300人嘗鮮
“頭茬果子已經采摘結束了,下一茬要等到8月中旬。”7月23日下午6點,四川香野溪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廖福榮已經接聽了50多個電話,“全是咨詢‘野地瓜’采摘的,還有不少是回頭客。”
“野地瓜”學名地果,廣泛分布于我國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四川、甘肅、陜西南部等地,自然生長于低山區的山坡、田埂邊、溝邊、灌叢邊、疏林下、路邊等地。每年7月盛夏,是川渝地區“野地瓜”的成熟季節。
“這種野生水果口感好,有一種濃郁且特殊的香味,是不少川渝‘70后’‘80后’‘90后’的童年記憶,因此大家的熱情很高。”在成都市雙流區彭鎮布市社區,廖福榮種植了7畝大棚“野地瓜”。兒童和成人150克嘗鮮價分別為29.9元和35.9元每人,如需采摘帶走,100元一斤。據廖福榮說,今年7月5日開園當天吸引了300多人前來嘗鮮。
在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四川豪地果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露天種植了500多畝“野地瓜”。“目前我們只開放了抖音、微信等線上購買渠道。”7月23日,公司負責人陳春明告訴記者。陳春明抖音平臺購買顯示,每斤150元的“野地瓜”,銷售量達到38單。
“野生的搶不贏,大棚種植的也不錯,還是小時候的味道!”“一直想去摘‘野地瓜’,在這里找到了童年的快樂!”在廖福榮的抖音購買鏈接評價區,有顧客留言表示愿意為童年記憶買單。
種植門檻高,人工種植技術仍在摸索中
憑借童年記憶光環,“野地瓜”帶來了流量。但第一批“吃螃蟹”的種植戶們要接住流量福利,并不簡單。
早在10年前,廖福榮就注意到淘寶上有“野地瓜”售賣。“這種野生水果口感好,有一定的消費市場。并且疊加了童年記憶的光環,非常適合做采摘園等農旅融合項目。”6年前,廖福榮開始嘗試種植。
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廖福榮有專業的農學基礎知識。他介紹,自然生長的“野地瓜”產量、口感不穩定,且極容易發生病蟲害。更關鍵的是,“野地瓜”和一種名叫榕小蜂的授粉蜜蜂是共生關系,通過榕小蜂授粉,“野地瓜”才能結果。但人工防治病蟲害時,極容易傷害到榕小蜂,導致“野地瓜”品質差、產量低。因此,人工種植的前提,是要搞清楚這種共生關系。
廖福榮在成都市雙流區彭鎮種植了7畝“野地瓜”。
開始種植時,廖福榮從野外引進了7個品種。同時,他花費了2年時間研究“野地瓜”和榕小蜂的共生關系,實現在人工防治病蟲害的同時不傷害榕小蜂。最終,廖福榮篩選出了2個適合人工種植的品種,并且在去年嘗試用大棚、噴灌等現代化設施進行種植。
“今年剛開園,畝產只有100斤到200斤。算上土地租金、大棚設施等,每畝成本就有4萬元,種植成本很高。”廖福榮說,明年“野地瓜”進入豐產期,預計畝產量將達到1000斤。
去年,陳春明種植的500畝“野地瓜”第一次掛果。露天種植畝均投資成本雖然較低,但讓陳春明苦惱的是,產量不穩定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盡管疊加的童年記憶光環讓不少消費者買單,但記者在各個平臺上發現,一些消費者仍然反映當前售價太高、品質不穩定。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野地瓜”的火爆,四川種植面積正在擴大。在成都東部新區,簡陽市晉氏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晉云亮種植了10畝“野地瓜”種苗。晉云亮介紹,目前合作社銷售的種苗大約覆蓋了四川地區200畝的種植基地。自從“野地瓜”火了后,前來咨詢種苗的客戶絡繹不絕。
(四川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