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輔導員這活兒,真不好干。上頭學校領導天天催:“就業率報上來沒?要好看!” 下頭學生一個個愁眉苦臉:“工作難找啊老師!”
這兩年經濟啥情況大家心里都有數,好工作僧多粥少。輔導員一沒本事變出崗位,二沒權力給學生發offer,光靠磨破嘴皮子勸“同學們快簽啊”,能頂啥用?
聽說有輔導員因為催就業這事兒,急得都哭過,壓力山大!可最后報上去那個數字,水分有多大,他們自己心里最清楚。
“只有11個人有正經工作!”,老師曬就業率,美化過后更觸目驚心
每年這個時候,都是統計就業率的時候。一所一本院校,雖然雖然不是985,211,但也不算差,全班57個人,學工商管理的。
男生10個,全找到工作了!女生47個?情況就慘淡多了:4個保研了,2個還在考研路上掙扎,1個考進了銀行,2個去了教培機構,還有1個家里有礦,直接安排進自家公司。
這么七拼八湊,真正意義上“就業”了的,滿打滿算就11個人!輔導員在班級群里苦口婆心,催著剩下那37個同學:“趕緊的,想辦法把三方協議簽了,先把數據弄好看點!”
同學們心里門兒清,要么懶得回,要么心里憋屈:工作都沒影兒呢,簽個假協議糊弄誰?糊弄家長!糊弄明年高考填志愿的學弟學妹!
就業率“注水”的歪招:三方協議成了“遮羞布”:
學校為什么這么看重“簽三方”?因為只要學生簽了這份就業協議書,哪怕他明天就辭職、哪怕這公司是個皮包公司,在統計口徑上,都算已就業!
考研成功的、保研的、出國的,在很多學校眼里,統統算“就業成功”!這樣七算八算,湊出個95%甚至98%的“漂亮”就業率,掛在學校招生網上金光閃閃,多好看!
家長們哪懂這些門道?一看:“嚯!這學校就業率98%!好學校!好專業!報它!” 結果孩子辛辛苦苦讀了四年,畢業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冷門專業、天坑專業,就業市場早就飽和了,學校心里沒數嗎?有數!但為了招生,為了面子,數據必須“好看”!這不是坑家長、坑學生是什么?
“注水”數據危害大:誤人子弟,阻礙改革
當然,不是所有學校都這么干。有些硬氣的985、211,或者一些實在的普通高校,人家就敢把數據攤開了說!
比如江蘇一醫學院,公布的就業去向寫得明明白白:張三在某市第一醫院當醫生,李四在某藥企做研發,王五保研到北大醫學院,趙六出國深造。考研的、待業的,清清楚楚標出來。
這樣的數據,哪怕就業率只有70%,家長看了反而更放心、更佩服!為啥?因為真實!有底氣!不玩虛的!
真想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門要動真格:考核高校就業質量,不能光看那個注了水的簽約率數字!得看實際入職率、專業對口率、薪酬水平、畢業生滿意度。
少琢磨怎么“美化”數據,多想想怎么把專業設置得更符合社會需求,怎么把課程教得更實用,怎么跟企業搞好關系開拓更多真實有效的崗位。
別再把就業壓力全壓在輔導員一個人身上。輔導員的主要職責是引導和服務學生,不是當“數據造假專員”。學校領導層得承擔起主要責任。就業難,是現實,但用“數據造假”來掩蓋問題,無異于飲鴆止渴。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