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凌晨兩點,我被老婆推醒了。她坐在床邊,手里拿著手機,臉上的表情我這輩子都忘不了——那種混合著憤怒、委屈和絕望的神情。
"你看看,保姆阿姨又請假了,說家里有事。"她的聲音很輕,但我聽得出來,那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明天我還要加班到九點,女兒的晚飯怎么辦?家里的衛生怎么辦?"
我揉揉眼睛,下意識地說:"那就點外賣唄,衛生明天再搞也行。"
話一出口,我就知道說錯了。果然,她的眼淚瞬間就下來了。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困擾我們家快半年了。我叫老張,今年43歲,在一家外貿公司做銷售總監,月薪三萬出頭。按理說,這個收入在我們這個二線城市算是不錯的了,但家里的矛盾卻越來越多。
老婆小麗比我小兩歲,是個會計師,收入雖然沒我高,但也有一萬八左右。我們結婚十五年了,有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按照外人看來,我們應該算是標準的中產家庭,生活應該很幸福才對。
但現實是,我每天早上七點半出門,晚上最早也要八點才能到家,經常要到十點甚至更晚。做銷售就是這樣,客戶是大爺,什么時候要見面都得配合。而小麗的工作相對規律一些,但最近公司在做年度審計,她也經常要加班到很晚。
問題就出在這里——家務活和照顧孩子,成了我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記得最初爆發沖突是在三個月前的一個周日。那天我難得休息,想在家里好好放松一下,就躺在沙發上看球賽。小麗在廚房洗碗,洗衣機在轉,她還要輔導女兒做作業。
忙活了一上午,她走到客廳,看到我還在沙發上,臉色瞬間就變了。
"老張,你能不能幫忙收拾一下?"她的聲音里已經帶著火藥味。
我頭也沒回:"等一下,這場球馬上就結束了。"
"等一下?你昨天也說等一下,前天也說等一下!"她的聲音越來越高,"你看看這個家,除了賺錢,你還做過什么?"
我有點不耐煩了:"我賺錢容易嗎?每天在外面累死累活的,回到家還不能休息一下?家務活你做不完可以請保姆啊,我們又不是請不起。"
就是這句話,徹底點燃了她的怒火。她把手里的抹布狠狠摔在茶幾上:"好!請保姆是吧?那就請!但是你記住,錢是你出!"
于是,我們真的請了保姆。找了好幾天,最后找到一個四十多歲的阿姨,人挺勤快,做飯也好吃,每個月五千塊。
剛開始的一個月,家里確實和諧了不少。小麗不用再為家務事發愁,我也不用再聽她的抱怨。女兒也很喜歡保姆阿姨,因為阿姨會做她愛吃的紅燒肉。
但好景不長,問題又來了。
先是小麗開始心疼錢。每次月底給保姆發工資的時候,她總是一臉肉疼的表情:"五千塊啊,夠我們全家吃兩個月的了。"
然后是保姆阿姨的問題。她隔三差五就要請假,不是家里有事,就是身體不舒服。有時候突然請假,小麗又得臨時請假回家照顧女兒,搞得她在單位的印象很不好。
最要命的是,小麗開始算賬了。她拿出手機,給我看她做的表格:"你看,保姆工資一年六萬,加上年終獎和紅包,差不多七萬。這七萬塊,夠咱們女兒上三年的興趣班了!"
我說:"那你的意思是不要保姆了?"
她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了一句讓我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心酸的話:"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不請保姆,我累得像狗一樣;請了保姆,又心疼錢,而且還不靠譜。"
現在想起來,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家務活的問題,而是我們對家庭責任理解上的根本分歧。在我看來,我在外面賺錢養家就已經盡到了責任;而在她看來,家務和育兒同樣是責任,不應該全部壓在她一個人身上。
也許,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和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