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持續下降、關鍵業績數據修正幅度高達66%、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可能被實施退市……
頭頂“北交所果汁第一股”光環、為多家頭部新茶飲品牌供應原料的田野股份(田野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
就在田野股份陷入低谷的同時,被其列為重要客戶的新茶飲品牌也在行業“內卷”的形勢下面臨重重壓力。
其中,曾是其第一大客戶的奈雪的茶(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處境尤為艱難,去年虧損9.19億元。
江蘇南京的一家奈雪的茶連鎖門店。圖/視覺中國
關鍵業績數據被大幅修正
6月26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披露了一份紀律處分決定書,針對田野股份此前的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對該公司及其董事長、財務負責人通報批評,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此次處分的事由為,2月27日,田野股份在業績快報中披露2024年度實現利潤總額3407.73萬元,歸母凈利潤為2858.51萬元。但在4月29日披露2024年年報及業績快報修正公告時,其2024年利潤總額被調整至1420.52萬元,較修正前下降約58%,歸母凈利潤調整至965.47萬元,較修正前下降約66%。修正后,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率從同比-14.36%大幅下降至-71.07%。
這些被大幅修正的財務數據,暴露出田野股份存在的財務問題和內控缺陷。相關審計報告顯示,田野股份存在大量未收合同貨款、虛增采購金額、過往會計差錯未更正等異常情形,經事務所審計后最終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這也使得該公司陷入可能被實施退市的風險。
田野股份成立于2007年,主要從事熱帶果蔬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原料果汁、速凍果塊、鮮果等。
其中,原料果汁產品包括濃縮果汁、NFC、調配果汁等多種形態和規格,比如冷凍芒果原漿、冷凍西番蓮原漿、冷凍菠蘿蜜原漿、冷凍水蜜桃原漿、冷凍草莓原漿、冷凍黃桃原漿等。
公眾或許對田野股份并不熟悉,但說起它服務的客戶都是人盡皆知,如奈雪的茶、茶百道等知名連鎖茶飲品牌,以及農夫山泉、可口可樂、娃哈哈等食品飲料企業。
行業信息顯示,2021年,奈雪的茶和茶百道旗下企業已超過農夫山泉,成為田野股份前兩大客戶。憑借著這一業務變化,公司當年實現營收4.59億元,同比上漲72.5%,歸母凈利潤6517.76萬元,同比大漲210.3%,成為近5年來盈利表現最好的一年。
但這番好景猶如曇花一現。最近5年中,田野股份雖然一直保持盈利狀態,其利潤增長卻起伏不定,2022年(含)之后連續三年負增長,至2024年時凈利潤由此前的千萬級降為百萬級,凈資產收益率(ROE)驟降至0.81%,遠低于行業公認的健康值下限8%。
在今年5月27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質詢近年來公司為何出現利潤下降,田野股份這樣解釋道:“近年來,公司下游預包裝果汁飲料需求增長乏力,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頭部企業之間競爭激烈,新茶飲行業增速放緩,逐步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公司遭遇個別客戶流失、客戶價格敏感度提高等困難,生產經營壓力較大,毛利率有所下降。”
表現在數據上,2024年該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51.02%,而這一數字在2022年、2023年中期、2023年時分別為75.53%、76.46%、73.69%,下降趨勢較為明顯。且2022年財報之后,原本在營收中占比4.79%的滬上阿姨從五大客戶名單中消失。
此外,近年來新茶飲企業熱衷于自建供應鏈,包括喜茶、古茗、霸王茶姬、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等,以及田野股份客戶名單上的茶百道、蜜雪冰城等大客戶。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特許經營與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指出,越來越多的新茶飲企業趨向于將經營鏈條向上游供給端延伸,客觀上確實對供應商們的生存空間產生了擠壓。
曾經的頭部發展失速
在李維華看來,新茶飲行業近年來增速趨緩、“內卷”加劇,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行業鏈條上的增長空間有限。
事實上,就在田野股份跌落低谷的同時,其服務的新茶飲行業也在經歷一場劇變。
艾媒咨詢《2024-2025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發展現狀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約為3547.20億元,增速從前一年的13.5%降至6.4%。
伴隨而來的,則是新茶飲眾企業的經營業績,在去年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
其中,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分別實現營收248.3億元、124.05億元、87.91億元,同比增收22.3%、167.4%、14.5%,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而田野股份客戶名單中的“老相好”——茶百道、奈雪的茶則出現營收、凈利潤兩項關鍵業績指標雙雙下滑的情況。
數據顯示,2024年,茶百道實現收入49.18億元,同比減少13.78%;歸母凈利潤為4.72億元,同比下降58.55%。同期奈雪的茶實現營收49.21億元,同比下降4.7%;而凈利潤則來到驚人的-9.19億元,同比下降了4495.69%。
對于這樣的業績表現,奈雪的茶管理層將其歸咎于消費市場整體表現疲弱,顧客傾向于謹慎消費或目的性消費,現制茶飲行業競爭加劇,以及自身門店收入承壓、直營門店數減少等因素。
從門店營運情況來看,奈雪的茶直營門店每間店平均每日訂單量由2023年的344.3單降低為2024年的270.5單,每筆訂單平均銷售價值也由2023年的29.6元降低為2024年的26.7元。
受此影響,奈雪的茶在單店收入這一重要指標上持續下滑。
財報顯示,奈雪的茶在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及其他城市分別有522、504、287、140家門店,平均單店日均銷售額在上述不同等級的城市分別為8900元、6800元、6900元、6900元,較上年同期的1.27萬元、9500元、9600元、9700元下降明顯。
就門店數量而言,奈雪的茶也早已跌出行業前十。據窄門餐飲數據,2024年奈雪的茶門店數量為1798家,在中國新茶飲品牌門店數量TOP 15榜單中列第14位。
要知道,回顧其2018年~2020年高速發展時期,奈雪的茶曾憑借廣泛覆蓋各類城市的門店網絡,一度被譽為“中國第二大高端茶飲店品牌”。
壓力之下,奈雪的茶也嘗試通過出海尋求轉機,其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先后開出7家門店,但由于規模較小,尚難以對公司整體形成有力支撐。
李維華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在于奈雪的茶在過往的發展策略中過分保守。其雖然同樣采用“直營+加盟”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但在門店結構中,直營店占比極高(直營店1453家,加盟店345家),導致增長速度慢、資產重、成本高、利潤低、風險大。
奈雪的茶管理層曾在業績會上透露:“公司接下來準備輕資產運作,保證現金流少、不動或是更高的基礎上去發展,若現金流非大額增加的情況下,不會去做更多的投資行為。”
中國新聞周刊聯系奈雪的茶試圖了解情況,但其對于該問題未做任何評論。
作者:張宇軒
編輯:余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