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7月22日訊(記者 武峻平 攝影報道)22日上午,煙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舉行“魯醫健康說”系列健康知識發布會。煙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科科長陳超針對預防中暑的主要措施進行介紹。
據介紹,中暑是高溫環境下,由于人體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等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同樣環境下,以下五類人群更容易發生中暑: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老年人、嬰幼兒等,尤以居家老年人為主;露天作業人員,如建筑工、碼頭搬運工、環衛工、交警等;工作場所高溫作業人員,如采礦、冶煉、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的作業人員;容易忽視高溫中暑防護的人員,如戶外鍛煉愛好者。
預防中暑,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首先,合理安排外出活動。外出旅行、運動和勞動時,要關注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避免或減少高溫時段的外出活動,比如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陽光最強烈,盡量待在陰涼處或空調環境中。如果必須外出,要穿寬松透氣的衣物并注意防曬。一旦出現頭暈等癥狀時,要迅速移至陰涼處,采取解開衣物、服用防暑藥品等方式降溫。必要時及時就醫。其次,注意室內通風和降溫。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次,每次30分鐘左右。合理使用空調,室內溫度不宜低于26℃,避免溫差過大引發“空調病”。另外,科學飲食。夏季出汗多,應少量多次飲水,并注意及時補充電解質以保持體內水鹽平衡,同時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的攝入。此外,重視職業健康保護。對于存在高溫強熱輻射、高溫高濕和露天作業的用人單位,要制定和完善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應對高溫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和高溫季節前的職業健康檢查;加強高溫作業人員中暑自救互救等知識的培訓;高溫崗位要有隔熱、通風、降溫設施或設立休息室,休息場所應當配有空調等防暑降溫設施;合理安排工作班制,減少高溫時段的作業時間;為勞動者提供個人防護用品和含鹽清涼飲料、防暑藥品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