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
持續高溫“炙烤”大地
中暑已不再是“小毛病”
自7月1日至今
薛城區人民醫院已接診97例中暑患者
其中20余例為重癥
部分患者因病情危急
需立即接受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等搶救措施
更令人揪心的是
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超半數
年齡最大的患者達94歲
1
什么是中暑?不只是“熱壞了”那么簡單
很多人以為中暑就是“熱過頭”,忍忍就好。但醫生強調:中暑是身體“冷卻系統”全面崩潰的急癥!
在高溫、高濕度、不透風的環境中,人體水和電解質大量丟失,散熱功能失靈,核心溫度飆升,進而引發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障礙。更可怕的是,高溫會破壞腸道屏障,導致內毒素入血,觸發全身炎癥反應,甚至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這也是重癥中暑死亡率高的關鍵原因。
2
中暑分3級,從不適到致命可能就在幾小時
先兆中暑: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表現:口渴、乏力、多汗、頭暈、耳鳴、惡心、注意力不集中,體溫低于38℃。
處理:立即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喝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短時間可恢復。
輕癥中暑:預警未被重視,癥狀升級
表現:體溫超38℃,皮膚灼熱,出現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等循環紊亂。
處理:同先兆中暑處理,若無法飲水、意識不佳,立即送醫靜脈補液,數小時可恢復。
重癥中暑:致命危險!分3種類型
熱痙攣:高溫下強體力活動后,軀干、四肢(尤其小腿)肌肉痙攣,意識清楚,體溫正常。
處理:補淡鹽水或電解質,不緩解立即送醫。
熱衰竭: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易中招,表現為頭暈、嘔吐、面色蒼白、大汗、血壓下降,可能進展為熱射病。
處理:初步降溫補水后,必須送醫補液、解痙。
熱射病:中暑“終極殺手”
表現:高熱(40℃以上)、無汗、昏迷、抽搐,甚至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極高!
處理:立即降溫并送醫,每延遲5分鐘降溫,死亡率增加10%!
3
黃金30分鐘!中暑急救這么做能救命
當中暑發生,“快速降溫”是核心,每一秒都關乎生死:
1.迅速轉移:立即把患者移到通風陰涼處,平躺、解開衣物。
2.快速降溫:用濕毛巾或冰袋敷額頭、頸部、腋窩等大動脈處,溫水擦拭身體(忌用冰水,防血管收縮)。
3.補充水分:清醒者可喝含鹽涼開水或運動飲料;昏迷者禁喂水,防窒息。
4.保持呼吸:頭偏向一側,清理口鼻分泌物。
5.立即送醫:出現昏迷、高熱、抽搐等,馬上撥打120,途中持續降溫。
4
高溫天保命指南:這4點一定要做到
1.出門做好“物理防曬”
避免烈日下長時間活動,外出戴遮陽帽、太陽鏡,涂防曬霜,穿棉麻透氣衣物,隨身攜帶充足水。
2.主動補水,別等口渴
每天喝1.5-2L水,出汗多可加少量鹽;多吃含鉀果蔬(香蕉、菠菜等),防乏力。
3.避開高溫時段外出
正午10點至下午4點盡量減少外出,尤其老人、慢性病患者。
4.保證充足睡眠
高溫易讓人疲憊,良好休息能增強身體耐熱能力。
醫生提醒:中暑可防,別拿生命賭僥幸
“中暑是完全可預防的疾病,但每年都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急診科主任強調,高溫天里,一旦出現不適,千萬別硬扛——“累、暈、渴”可能是身體在求救。尤其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等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及時降溫、科學處理
才能在熱浪中守住健康防線
來源:薛城區人民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