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36.5℃,血壓正常,血糖正常……”唐樹麗正在上門為老人檢查生命體征。每個月四次,每次40分鐘到1小時,吸氧、血壓、血糖、心電圖、測量等27項醫療服務與按摩、翻身、剪指甲、理發洗頭等16項日常服務,項目選擇不受限制,但很多卻是日常照料的家人難以顧及的項目。
唐樹麗的服務,是一項專門面向失能、半失能人士的社會保險制度,名為“長期護理保險”,目前已在我國49個城市試行多年。作為一名90后,身邊人對于她的工作有諸多不解,但她卻在山東濱州的這家護理機構干了3年。今年6月,唐樹麗不再是別人口中的“護工”或“保姆”了,這次她有了“新身份”——長期照護師,這是國家專門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設立的新職業。
“人才荒”問題如何解決?
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近3億,占總人口的18.7%。失能老年人口約有4500萬,按照1:4的國家標準配置護理人員計算,潛在的人才需求超過1000萬人。但盡管各地加快人才培養步伐,目前全國從業人員已突破33萬,但與實際需求相比仍存在明顯缺口,呈現出“高需求”與“低供給”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人才荒”的問題依然嚴峻。
作為關乎數千萬人的民生保障制度,自2016年我國開始長護險試點,此后配套政策支持更是接連不斷。為了長護險更好地在全國推進落地,近年來,國家醫保局密集發布全國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管理辦法(試行)》、《長期護理保險失能等級評估機構定點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長護險在我國已進行了長達9年的探路,且取得了一定成績。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2024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49個試點城市參加長期護理保險人數共18786.3萬人,享受待遇人數146.3萬人。2024年基金收入279.6億元,基金支出131.1億元。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8837家,護理服務人員29.28萬人。
來源:國家醫保局
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我國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盡管經過多年的建立已取得積極成效,但當前市場還存在供給仍面臨服務力量薄弱、專業素質參差不齊、職業吸引力不足等瓶頸,亟需加速培養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長期照護人才隊伍。
長期照護師這一職業的誕生與發展,正是順應時代變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回應民生照護需求的關鍵舉措。長期照護師是國家為加強長期護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促進長期照護職業化發展而設立的新型職業工種,在去年迎來首份職業規范——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醫保局于2022年在職業分類大典中新增“長期照護師”職業工種,并于2024年2月共同發布了長期照護師國家職業標準。符合條件的職業技能社會評價組織經備案可參與長期照護師職業工種等級認定工作。
今年4月份,江蘇省南通市開啟全國首場長期照護師初級工(五級)考試,不久后河北、廣東、重慶、湖北等多個醫保局陸續發布了本地區長期照護師遴選公告、組織實施首批長期照護師考試相關通知。
在此期間,也有不少來自其他省份的護理機構前往南通跨省參加其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例如,來自山東省濱州市的三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便是在南通組織的第二批考試中積極報名參與的機構之一,也是山東省首批獲得證書的機構之一?!拔覀児井敃r報名了30人,但由于考試名額有限,最終只有12人能夠參加考試,其中11人順利通過并取得證書?!痹摴究偨浝砜到〗”硎?,“未來,我們計劃優先安排年輕、優秀的員工報考,逐步實現全員持證上崗?!?/p>
長護師證書“含金量”有多高?
長期護理從業人員一直存在著年齡斷層危機,在國家49個試點城市中,普遍存在年齡偏高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50歲以上的人數占比超過50%。此前“中國醫療保險”也曾調查過,南通一家照護機構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為52歲。隨著護理員年齡的增長,為了保證她們的體力和精力能夠充分勝任護理工作,機構會逐步減少大齡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之前我們常常會被人誤認為保姆、護工,進入這個行業家人也并不認可,覺得以前的書都白讀了?!碧茦潲愂侵袑3錾?,曾在學校系統的學過護理知識。她所在的三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對從業人員有著嚴格的要求:養老護理員和醫療護理員必須持有護理證才能上崗、需要具備交通資格、高級護理員職稱以及相關職業經驗,這保證了長護服務的水平與質量。據了解,在人才培養方面,該公司積極為員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職稱晉升和繼續教育等多方面的成長機會;率先建立了全市首個護理站,提升服務專業化水平;同時,公司為每位護理員配備專屬車輛,目前已擁有160余輛,有效保障了工作的高效開展。此外,還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展開深度合作,借助其優質的師資力量,定期開展定向、定制化培訓,持續提升團隊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拔覀儯ü荆┑尼t護人員與護理人員的比例是2:3,尤其是醫護人員,他們通常是在畢業后才獲得執業證書,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項伺候人、社會地位很低的工作,所以大部分年輕人不想參與。為此,我們(公司)不斷優化晉升路徑,增強崗位吸引力,努力打造穩定、專業的人才隊伍?!笨到〗∵M一步補充道。
長期照護師職業資格證的出現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不少年輕人開始主動加入這個行業。自從有了證書,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穩定性也高了不少?!耙郧岸颊胁坏饺?,現在簡歷都看不過來了?!睋到〗〗榻B,該公司護理從業人員的年齡結構在22-45歲之間,大部分擁有中專以上學歷,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和專業護士,整體隊伍年輕化、專業化。
除了護理人員數量不足和年齡結構不合理之外,另一個迫切的問題是,養老護理需求的變化導致供需雙方的匹配難度加大。照護工作涉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護理、心理疏導等多個方面,有其特殊性。從助餐、助浴到導尿排便,一方面對職業操守有較高要求,需要吃苦耐勞,有耐心愛心,另一方面也需要生活照護、保健康復、心理撫慰等專業技能,對專業性和綜合性要求并不低。
“護理技能存在很大差異,參差不齊。部分護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但也有不少護理人員服務技能不足,難以保障服務質量?!敝袊鴦趧雍蜕鐣U峡茖W研究院醫保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王艷艷在7月11日由《中國醫療保險》雜志社于南通舉辦的“照護人生,托舉未來”長護系列(第一期)宣傳推廣活動上表示,護理隊伍的來源構成較為復雜,既有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也有經過短期培訓即上崗的相關從業人員??傮w來看,護理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已成為制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推進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王艷艷介紹,在職業分類大典中,長期照護師的職業定義為:運用基本生活照料及護理知識、技能,在家庭、社區、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場所,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人員等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功能維護、心理照護等服務的從業人員。因此,便將長期照護師工種共設五級/初級工、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三個等級。其中,五級/初級工需掌握生活照護、基礎護理、應急處置、功能維護相關技能;四級/中級工增加了心理照護相關技能;三級/高級工更需掌握疾病護理相關技能。
在今年4月南通的首批考試時,面對理論和實操的雙重考核,南通市醫保研究會會長顧忠賢表示:“此次考試,對于考生來講確實具有一定難度,考試涉及面非常廣,需要考生懂得長護險制度相關政策、相關法律法規,實操需要注意的細節也很多”。首批考試能達到81%的通過率,實屬不易??梢?,長期照護師職業認證正日趨規范化、專業化。
未來“長護證”或會成為從業門檻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等機構發布的《養老服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71家養老服務機構中,七成以上存在人力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六成以上存在人員專業化程度低和流動性強的問題。護理員缺乏社會認同感和職業發展空間的機構比例分別達到56.8%和34.3%。
以往,從事照護工作的人員多通過考取護士證或養老護理員證等方式獲得從業資格,用于服務享受長護險待遇的老年人群。而隨著長期照護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逐步落地,“長護證”正成為該行業的基本從業門檻?!敖窈笤谡衅笗r,應該會優先考慮持有‘長護證’的人員?!笨到〗”硎荆L期照護師職業資格證不僅提升了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也在心理層面增強了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有了‘長護證’,大家普遍感到自己的社會地位提升了,職業認同感也更強了。我們正積極動員全體員工參與考證,爭取早日實現全員持證上崗。”
對于從業者而言,長期照護師的職業資格認證也帶來了新的成長路徑?!拔椰F在已經取得了初級‘長護證’,接下來會朝著中級、高級努力?!碧茦潲惐硎?,她期待著未來這些證書能在薪資待遇上有所體現。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長期照護師在取得初級工證書并滿足一定年限后,可繼續報考中級工和高級工。醫保部門也明確表示,將推動拓寬就業渠道,建立職業晉升機制和繼續教育體系,幫助從業者明確發展方向。這些舉措讓越來越多像唐樹麗一樣的從業者對未來充滿信心。
王艷艷認為,長期照護師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點:技能綜合性、服務人文性以及團隊協作性。她強調,一方面隨著老齡化愈加深化,將導致照護需求進一步攀升;另一方面在長期護理保險的全面推進之下,行業將迎來持續的人力需求及穩定的基金保障。未來,以規范化培訓、標準化等級認定、嚴格化質量監管、扶持政策支持、晉升機制引領等引導照護技能持續提高。可以預見,長期照護師的職業發展前景將日益廣闊、愈發清晰。
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不知
編輯 | 徐冰冰 高鵬飛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