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歡 王成
近日,本社接到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居民實名舉報稱,該縣石榴街道境內存在一處長期非法占用基本農田的露天草料加工廠。《商訊》實地調查發現,該草料場位石榴街道東安村南側,現場機械轟鳴,工人正將打包好的干草料裝車外運。據附近村民介紹,此處已違規運營數年,其占用的30畝土地經核查確屬永久基本農田。
一、現場直擊:基本農田上的草料加工廠
《商訊》在現場看到,該草料場未懸掛任何標識,場地內堆積著大量待加工的秸稈和干草,數臺粉碎機、打包機正在作業,地面已被壓實硬化。通過無人機航拍測量及專業測繪工具比對土地性質,確認此處30畝地塊均為永久基本農田,而根據《土地管理法》及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永久基本農田應嚴格用于糧食生產,嚴禁擅自改變用途。
二、政策沖突:中央三令五申與地方執行缺位
202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明確要求,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嚴禁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并建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機制。同期印發的《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施方案》進一步強調,到2030年全國要建成13.5億畝高標準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擅自占用。
然而,東海縣作為江蘇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其永久基本農田面積達16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91%。此次被占用的30畝基本農田年產糧食可足夠120人一年的口糧。更值得關注的是,東海縣早在2021年就推行“田長制”,建立縣鄉村組四級監管網絡,要求對耕地保護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覆蓋,但該草料場卻在監管眼皮底下長期存在,暴露出基層治理的嚴重漏洞。
三、監管困境:執法疲軟與利益博弈
《商訊》多次聯系東海縣石榴街道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僅表示“已派人核實情況”
但截至發稿前未提供任何書面回復或整改措施。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東海縣曾召開違法違規用地整改推進會,明確要求“零容忍”查處非農化、非糧化問題,并建立《耕地保護六級巡查監管制度》,但此次事件顯然未被納入整改范疇。
更令人擔憂的是,東海縣此前曾發生多起類似案件。例如,2020年李埝鄉王某杰非法占用20畝基本農田堆放建筑材料,最終被公安機關以非法占用農用地罪逮捕。對比之下,此次30畝基本農田被占用數年卻未被追責,不禁讓人質疑是否存在執法選擇性或利益輸送。村民反映,該草料場負責人與當地部分干部關系密切,甚至有“保護傘”嫌疑。
四、生態與糧食安全雙重威脅
除了違法占地問題,該草料場的運營還帶來環境隱患。現場可見,大量秸稈露天堆放,未采取防塵措施,每逢大風天氣便揚塵四起。
根據東海縣2024年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要求,農田退水循環利用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重點任務,但該草料場的存在顯然與此背道而馳。
五、專家呼吁:打破基層保護主義,守護耕地紅線。
事實上,東海縣近年來已多次因耕地保護問題被上級通報。2021年該縣曾發布公告,明確將破壞基本農田列為嚴厲打擊對象,并鼓勵公眾舉報,但此次事件中村民多次舉報卻未獲有效回應,凸顯政策執行的“腸梗阻”。
截至《商訊》發稿時,該草料場仍在正常生產。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追蹤東海縣相關部門的整改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