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赫爾辛基7月22日電 綜述|“圣誕老人汗流浹背”——芬蘭北極圈地區遭遇罕見熱浪
新華社記者朱昊晨 徐謙
自7月中旬以來,大部分位于北極圈內的芬蘭拉普蘭地區遭遇罕見高溫天氣,局部地區氣溫超過30攝氏度,引發人們對于北極氣候變暖的廣泛擔憂。
芬蘭氣象局7月10日和17日接連發布全國高溫預警。在17日發布的最新預警中,氣象局特別指出拉普蘭將成為芬蘭全國最熱地區,局地氣溫可能連續數日超過30攝氏度。按芬蘭標準,氣溫超過25攝氏度即構成“高溫”或“熱浪”。
據芬蘭廣播公司報道,15日,位于拉普蘭首府羅瓦涅米市的“圣誕老人村”測得氣溫達31攝氏度,“足以令圣誕老人汗流浹背”。該地區此前單日最高氣溫紀錄為1914年7月一天的33.6攝氏度。芬蘭氣象局表示,目前的趨勢顯示,該紀錄今夏可能被刷新。
氣象數據顯示,芬蘭北部夏季氣溫通常在20攝氏度左右。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高溫天氣在該地區出現得越來越頻繁。
芬蘭氣象局今年4月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通過樹木年輪記錄重建的歷史氣溫數據顯示,2024年夏季可能是拉普蘭兩千多年以來最炎熱的一個夏天。當年6月至8月,該地區平均氣溫為15.9攝氏度,較1937年創下的同期平均氣溫歷史紀錄高出0.4攝氏度。研究認為,拉普蘭夏季氣溫已超出自然波動范圍,令人擔憂。
研究還指出,拉普蘭是北極地區變暖趨勢的縮影,瑞典、挪威等國北極圈內區域近年來也頻現高溫天氣。氣溫升高導致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發生變化,苔原上的灌木植被擴張,威脅生物鏈;同時加速北極永久凍土融化,釋放大量甲烷等溫室氣體,形成加劇氣候變暖的惡性循環。
芬蘭氣象局專家解釋說,這種前所未有的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發,并且高緯度地區的變暖速度比中低緯度地區更快。專家呼吁,北極的急劇變暖是對地球敏感生態系統遭遇破壞性影響的嚴峻警告,凸顯全球加快減排行動的緊迫性。
今年6月以來,西歐和南歐多國持續遭遇極端高溫天氣,而芬蘭當時仍徘徊在陰雨和低溫之中。進入7月中旬后,芬蘭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迅速攀升,驟然進入酷暑。
截至目前,芬蘭氣象局仍對拉普蘭地區維持高溫橙色預警,并指出炎熱與大風天氣將進一步加劇地表干燥,因此對芬蘭全境發布森林火災黃色預警。氣象局稱,今年夏季拉普蘭地區的高溫狀況或將超過2024年同期水平。(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