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通信行業長期存在的頑疾不少,想必不少用戶都遭遇過這些問題:
資費不透明。用戶經常遇到套餐資費不透明的情況,要么被扣費但不清楚具體原因,要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升級套餐。
套餐紛繁復雜。運營商提供的套餐種類繁多,且名稱和內容復雜,各類服務內容綁定在一起,年輕人尚且要研究一番,老年人更是難以看懂。此外,一些低價套餐僅支持客服渠道或線下辦理,App頁面默認展示高價選項。
套餐捆綁。如所謂"免費升級"往往捆綁著自動續費條款等,工信部要求清理套餐捆綁,但外包渠道營銷騷擾仍是頑疾。
資費陷阱。客服說好的“回饋老用戶”結果卻是“殺熟”,推薦的優惠套餐開通之后資費反而高于原套餐。
退訂受阻。用戶在退訂套餐時面臨諸多障礙,包括復雜的流程和長時間的等待。一些用戶表示,在辦理套餐后發現費用增加,嘗試線上退訂時需多次轉接客服,或被告知需要支付違約金。
不告知“有效期”單方面取消套餐。合約才履行一半,套餐卻說沒就沒了,運營商也沒有提前告知消費者,消費者不得不更換新的套餐,價格不如原來的套餐劃算。
近年來,反映運營商問題的相關投訴比比皆是,無論是投訴平臺還是社交平臺,以“運營商虛假宣傳”“運營商亂扣費”“套餐資費不明”“退費維權”等關鍵詞搜索,大量維權帖和吐槽帖便躍然屏上。盡管損失的數額不算大,但足以消耗用戶對運營商的信任。
這些情況固然需要用戶提高防范意識,但“病根”始終在運營商,即為了漂亮的業績,將用戶權益視為空氣,在套餐設計、銷售、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針對用戶投訴的運營商亂收費的情況,相關方面已經明確表態要整改。
據國內媒體報道稱,近日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力,紛紛表示推進行風糾風,落實2025年工信部工作部署,承諾“民有所呼、我必有應”,維護行業生態,切實回應客戶關切。
此次行動劍指行業服務痛點:強力整治套餐收費不明、種類繁多雜亂、業務強制綁定、用戶申訴處理推諉等痼疾。
移動十項承諾:從消費透明到服務提速
7 月 21 日,中國移動在發布會上推出十項服務承諾,涵蓋 “透明消費,明白辦理”“主動提醒,放心使用”“套餐變更,限時辦結” 等方面。
其中明確:
資費透明公開,用戶可通過中國移動App“資費專區”查看在售資源,未公示不銷售;
業務訂購必須經客戶確認同意,辦理后即時發送告知短信;
流量超出套餐后會主動提醒,提供流量套餐封頂服務;
在變更套餐時,無合約約定變更條件的,48小時內辦結;
用戶可自主屏蔽境外來電短信;
10085為移動向用戶推薦業務的唯一官方電話號碼,可提供10085免打擾服務,如接到非10085號碼的業務推薦,可登錄中國移動App進行舉報,查實后將贈送流量。
聯通十六項舉措:精簡套餐與清晰公示
中國聯通在合作伙伴大會期間透露,將從四個方面推出十六項措施。包括:
精簡資費套餐的種類和數量,讓資費公示分類更清晰。中國聯通App設立資費公示專區,集中公示面向公眾用戶的全量在售資費方案。資費公示做到分類清晰、界面友好、表述簡明、清晰易懂;
套餐流量超限時,通過短信和電話主動提醒用戶。在現有超套封頂的基礎上,提供多個封頂閾值檔位供選擇;
規范營銷推廣行為,業務協議中的關鍵要素加黑加粗,便于用戶快速識別;
提升騷擾來電的識別與攔截準確度;
提高二次號碼一鍵解綁服務水平,通過中國聯通App、營業廳小程序等多種渠道提供一鍵解綁自助服務,擴大互聯網應用接入范圍,增加二次號碼標記清除功能,支持常用互聯網應用服務的歷史注冊解綁。
電信九項措施:規范辦理與優化退訂流程
中國電信 7 月 20 日宣布,將通過九項措施規范服務、提升水平。其中明確:
電信業務開通須經用戶同意,如通過簽名、短信回復、驗證碼等方式確認后方可開通,讓用戶明白消費;
供流量閾值選擇與提醒服務,避免高額費用產生;
理順業務退訂流程,避免用戶遭遇退訂難;
未公示套餐堅決不銷售。
據工信部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及中國廣電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8.07億戶,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6.82億戶。龐大的用戶基數意味著,每項服務改進都牽動廣泛利益。
運營商的回應和措施雖然積極,但最終效果還需時間檢驗,廣大用戶也表示期待這些措施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空頭承諾。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話和流量就像水電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服務。運營商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把用戶權益放在首位。作為消費者,一旦發現被套路,記住這些維權“三板斧”:先找運營商客服投訴,不行就上工信部網站舉報,必要時還可以向消協求助。你越較真,運營商就越不敢耍花招。
編輯:c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