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向陽教授在
Annals of Oncology發表題為“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weekly single-dose actinomycin D versus multiday methotrexate in low-risk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同時被評為第56屆美國婦科腫瘤學年會(SGO 2025)最新突破性研究口頭報告。
研究對比了妊娠滋養細胞腫瘤(GTN)兩種一線單藥治療在用藥方案、不良反應、患者體驗等方面的差異,為不同人群的個體化治療選擇提供了更明確的參考,也為相關國際指南的更新奠定了證據基礎,展現了中國在GTN規范化治療領域的科研實力與國際學術影響力。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高水平醫院臨床科研專項等的支持。
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向陽為文章通訊作者,婦科腫瘤中心蔣芳主任醫師為文章第一作者。
妊娠滋養細胞腫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組與妊娠相關的惡性腫瘤,包括侵襲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絨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上皮樣滋養細胞腫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對于低危GTN患者,國際指南推薦首選單藥化療。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兩種藥物是甲氨蝶呤(MTX)和放線菌素D(Act-D)。這兩種藥物在用藥方案、不良反應、及患者體驗等方面均存在差異,不同國家和指南推薦也并不一致。例如,國際婦產科學聯盟(FIGO)更傾向于使用Act-D,而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首選MTX。
針對低危GTN患者單藥化療方案的已有研究多為小樣本、單中心或回顧性設計,且研究人群以歐美患者為主,尚缺乏針對亞洲人群的前瞻性證據。因此亟需一項高質量、前瞻性、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以比較MTX與Act-D這兩種單藥方案在低危GTN中的療效與安全性,為臨床制定更科學精準的治療決策提供循證依據,從而提升治療效果,為患者的長期生育健康奠定基礎。
本研究(NCT04562558)為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旨在評估MTX與Act-D一線治療低危GTN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主要終點為單藥完全緩解(CR,定義為經單藥化療后β-hCG水平持續正常至少4周)率和總CR率(單藥治療失敗后經二線聯合化療達到CR)。
2020年9月27日-2024年6月18日期間,研究共納入228例FIGO評分0–4分的低危GTN患者,分別接受MTX八天方案(n=114)或Act-D兩周一次的沖擊方案(n=114)。
CONSORT圖
療效分析:Act-D組單藥CR率顯著高于MTX組(72.8% vs 54.4%,P=0.0038),中位緩解時間更短(7.86周 vs 9.43周,P=0.0296)。兩組單藥治療耐藥患者經二線聯合化療(FAV或EMA-CO方案)均100%達到CR。兩組總化療療程數(中位:7 vs 6)及達到CR所需療程數(中位: 4 vs 4)無顯著差異。
化療療程和持續時間
安全性分析:單藥化療期間,Act-D組惡心嘔吐(82.5% vs 72.8%)和脫發(56.1% vs 37.7%)發生率更高;MTX組谷丙轉氨酶(ALT)升高發生率更高(51.8% vs 39.5%)。血液學毒性少見且輕微,兩組無顯著差異。3級不良反應中,Act-D組惡心嘔吐發生率(14.0%)顯著高于MTX組(4.4%,
P=0.0118),其他3級事件(如中性粒細胞減少、口腔黏膜炎)發生率較低。聯合化療階段,FAV方案較EMA-CO方案血液學毒性及胃腸道反應更顯著,但均無治療相關死亡。
任何級別不良事件(單藥階段)
≥3級不良事件(治療全程)
AMH與生育結局:兩組基線AMH水平無顯著差異。化療結束時,兩組AMH水平均顯著下降(中位下降:MTX組 0.24 vs Act-D組 0.84),Act-D組下降更明顯(P=0.0115);化療后6個月時,兩組AMH水平均已恢復至基線水平,且未觀察到顯著差異(P=0.2943)。
這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支持Act-D作為低危GTN的優選一線治療方案。Act-D較MTX方案顯示出更優的療效和更快的緩解,兩種方案的耐受性均良好,但毒性譜存在差異——Act-D更常引發胃腸道癥狀和脫發,而MTX則與更高的肝功能異常及黏膜炎發生率相關。治療選擇應平衡療效與安全性,并根據患者個體需求進行調整。有必要開展未來研究,在不同人群中驗證這些結果,并探索生物標志物以實現更精準的患者分層。這種思路或可進一步優化低危GTN的個性化治療。
文章來源:腫瘤界
聲明:本公眾號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腫瘤領域資訊參考,促進專業交流。內容僅供信息交流,不可替代專業醫療指導,亦非診療建議。 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轉載內容均已標注來源及作者。如有版權問題,請留言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