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陽縣人民法院興順西法庭聯合司法所、派出所、鎮信訪接待辦,在“興楓橋”多元調解室,成功化解一起因噴灑農藥誤傷相鄰農作物賠償糾紛。
6月中下旬,興順西鎮某村村民王某雇傭農藥噴灑車為自家種植的蕎麥噴灑除草劑,噴灑期間藥物發生飄散,致使與王某地塊相鄰的郭某等4戶村民種植的葵花發生藥害反應,葵花葉面出現大面積蔫萎、卷曲。4戶村民報警后,興順西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時間對基礎證據進行了固定,并建議通過“興楓橋”多元調解室進行調解。
由于6、7月份降雨頻發,葵花葉面上的農藥殘留隨時有被沖洗的風險,如果處置不當可能造成重要證據滅失,增加案件后續處理的不可預測性,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調解考驗著這支由派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鎮信訪接待辦、村委會主任、特邀調解員組成的調解團隊。
調解現場
調解前,興順西法庭收集了近年來發生在固陽縣及周邊地區的噴灑農藥致損案裁判案例,并與調解成員一起制定了周詳的調解方案。興順西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根據各自職責向當事人雙方進行了釋法明理,特邀調解員張金鐘結合自身農村生活經歷,從鄰里情感、村規民約視角耐心疏導雙方,村委會主任也根據近些年當地葵花畝產情況及銷售情況,給了合理的處理意見。最終,在各方調解力量的通力配合下,四戶村民與王某達成調解協議,賠償款當場全部履行完畢。
“本以為這事兒得鬧到法庭上,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既沒傷和氣,又拿到了賠償。多虧了你們啊!”郭某高興地說。
近年來,固陽縣人民法院院始終堅持“法院+”基層治理協同模式,通過聯合各部門研判案情,確保責任認定、賠償方案符合法律規定。充分發揮特約調解員“接地氣、懂民情”的優勢,在法律框架內融入鄉鄰情理,促進雙方換位思考。這種“司法專業支撐+基層靈活調解”的分層模式,既讓群眾感受到法律的剛性約束,又體會到通過調解解決糾紛的便捷與溫度,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的社會效果。
供稿:興順西法庭 蘇欣
簽發:史小波
編輯:固法融媒體工作室
審核:朱麗娜 楊靜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