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新聞,看到一條消息讓我挺感慨的,中國第一家累計出口突破500萬的車企誕生了,是奇瑞。
說實話,這數字聽起來有點抽象,500萬?啥概念?新聞里算了一下,平均下來,每27秒就有一輛奇瑞的車交到海外用戶手里。這速度擱在二十多年前,想都不敢想。
看消息時,我就在去機場的高速上堵著呢,百無聊賴看著窗外穿梭的車流,還真看到對面車道有幾輛掛著不同牌照的奇瑞SUV快速駛過,混在車流里跑得挺穩當。這場景配上剛看的新聞,感覺一下子具體了。
畢竟奇瑞汽車這24年,從零到500萬,這路走得不容易。
奇瑞的第一次出口是在2001年,賣給敘利亞商人薩米爾10輛風云轎車。這事現在看起來規模小得可憐,但當年絕對是開天辟地頭一遭——中國自己造的轎車,真能賣到國外去了?
后來他們步子越邁越大。2003年去伊朗建廠,用CKD方式組裝生產,這就不只是賣車了,是把技術和管理也帶出去,是中國車企第一次在國外生產轎車。
再后來,跑到巴西建第一個海外四大工藝齊全的工廠,直到去年,居然在歐洲心臟西班牙,重啟了EBRO品牌生產整車!這從賣產品到輸出技術標準的跨越,分量完全不一樣了。
現在奇瑞在海外有6大研發基地、10個生產基地、1500多家經銷商網點。這盤棋下得夠大。難怪他們的車能跑到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從俄羅斯到東南亞,從中亞到南美、中東,覆蓋面真廣。
銷售數據也實在:今年上半年賣了126萬多輛,出口就占了55萬,穩穩的中國車企出口第一,全球銷量里兩成多是奇瑞賣出去的。
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奇瑞這三步走總結到位。
開始就是走出去,把車賣出去;然后在當地建廠生產、搞本地化研發,這叫走進去,扎根了;最后目標是走上去,讓奇瑞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國際品牌。從簡單貿易升級到品牌輸出,這條路他們走了二十多年。
現在支撐這500萬銷量的,是瑞虎系列、捷途旅行者這些拳頭產品,在全球不少市場都賣得不錯。新聞里也提到,像風云A8、探索06C-DM這些新能源車,被看作是海外市場新的增長點。畢竟,全球都在轉向新能源,這塊蛋糕誰能搶到,未來的話語權就更大了。
回頭想想,這家1997年起步于安徽蕪湖的企業,從當年被外國巨頭擠壓的小老弟,如今成長為全球累計用戶近1700萬、海外用戶突破500萬的出海先鋒。
這個中國第一家出口500萬輛的頭銜,絕不只是個數字,它背后是無數次的談判、建廠、技術攻關、市場開拓,是扎扎實實趟出來的一條路。
站在這個500萬的里程碑往回看,確實值得驕傲。但想想現在全球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尤其是新能源的快速迭代,奇瑞面臨的挑戰一點也不會少。這個第一是榮耀,更是責任和壓力。未來的路怎么走得更穩、更快、更高,才是更大的考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