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合同上的承諾墨跡未干,八年時光已逝,1146戶業主仍在為一紙房產證奔走呼號。
盛夏七月,衡水濱湖新區肖家大院小區的樹蔭下,十多位業主又一次聚在一起。他們手里攥著泛黃的購房合同,上面“五年辦理房產證”的承諾已被八年時光磨得模糊不清。
圖一:河北電視臺某頻道曾經做過相關報道
圖二:房地產開發商與業主簽訂的購房合同
2018年,張女士收到衡水成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廣告傳單,承諾“70年大產權”、“五年內辦證”,她掏出積蓄在此安家。如今開發商突然改口稱房子是“50年小產權”,辦不了證。
在小區里,與張女士遭遇相同的業主多達1146戶。八年來,他們從期待到焦慮,從投訴到上訪,房產證始終如鏡花水月。
圖三:房地產開發商發放的宣傳單
開發商的承諾與業主的遭遇
2018年冬天,印著“70年大產權”、“五年辦證承諾”的廣告傳單撒遍衡水大街小巷。張女士和其他業主在售樓處聽到的是一致保證:五年內辦妥房產證,否則全額退款。
當時的肖家大院已初具規模,23棟住宅樓拔地而起,總投資額約8億元。開發商展示的《衡水市新居民建設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文件精神,讓購房者吃下定心丸。
“簽合同時,銷售人員指著文件說我們是政策支持的新農村建設項目,手續齊全。”業主張女士回憶道。如今那份承諾書在抽屜里躺了八年,紙邊已磨損起毛。
業主們未曾想到,自己購買的“政策支持項目”竟處于 監管灰色地帶。小區所在的濱湖新區彭杜鄉肖家莊村,從未被正式列入城鎮規劃區。
2018年,當成博房地產公司再次向濱湖新區建設局遞交申請時,得到的回復冰冷如初:因未在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無法列入“棚戶區改造項目”。
圖四:“肖家大院”的平面圖
開發商的違規操作軌跡
成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冊地位于河北省衡水濱湖新區濱河路999號。2011年10月,該公司與肖家莊村黨支部、村委會達成合作,共同開發“農民新村”。
項目打著 “加快新農村建設”旗號,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動工。開發商巧妙利用《衡水市新居民建設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政策外衣,在手續不全的情況下建起23棟住宅樓。
開發商的行為顯然違反了衡水市商品房預售規定。2022年4月,衡水市住建局明確發文:只有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商品房才允許預售,嚴禁各種形式的違規銷售。
而肖家大院的癥結在于,2012年1月濱湖新區管委會雖向市政府遞交過改造請示,但因“沒有城鎮規劃”被束之高閣。沒有“準生證”的項目,自然無法獲得后續審批。
政策演進與監管空白
衡水市在2022年出臺《關于支持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十條政策措施》,其中明確要求:優化安置房籌集渠道,允許被安置人自主選擇安置方式。
政策同時強調“統籌疫情防控和支持合理購房需求”,卻未能解決肖家大院這類歷史遺留問題。
城中村改造在衡水并非沒有成功先例。2022年3月,該市制定《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工程工作方案》,將32個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設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
同年,37個美麗鄉村在衡水大地崛起,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看得見發展、留得住鄉愁”的改造目標。
肖家大院未能搭上政策快車。2021年衡水公布的19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中,肖家莊村不見蹤影。彼時,該小區已入住多年,成為政策陽光照不到的角落。
圖四:業主通過網絡平臺投訴得到的回復截圖
政府響應與責任擔當
面對千戶業主的困境,政府并非毫無作為。濱湖新區管委會早在2012年1月就向市政府遞交《關于將肖家莊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計劃的請示》。
在信訪回復中,相關部門坦誠癥結:因全市空間利用規劃尚未獲國家批復,職能部門無法為肖家莊村項目辦理審批手續。
衡水市近年在城市建設上投入巨大。2022年,全市計劃開工棚改項目2002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28個,惠及1.4萬戶居民。安置房建設堅持“三個同步”標準——公建和市政基礎設施與安置房同步規劃、建設、交付。
2025年2月,衡水市實施新的《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督管理辦法》,強化預售資金監管,避免新項目出現類似問題。但對肖家大院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仍需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解決路徑探索
在衡水市其他地區,安置房項目審批已開辟綠色通道。政府要求對符合條件的審批事項,“壓縮辦理時限,提高城中村改造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速度”。
2022年,衡水市住建局在推進安置房建設時提出 “早、快、穩”三字方針:早分解落實任務,快推進同步建設,穩抓工作指導。這些經驗或可為肖家大院問題解決提供參考。
物業保修金管理制度的完善也為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新思路。2022年1月起實施的《物業保修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新建項目按建筑安裝總造價2%交存保修金,保障業主權益。
隨著衡水市空間利用規劃獲批在即,彭杜鄉政府承諾將“配合新區國土規劃部門完善相關手續”。對苦等八年的業主而言,這或許是黑暗中的一線曙光。
小區兒童游樂設施旁,幾位老人搖著蒲扇談論著房產證的最新進展。八年前他們遷入時栽下的樹苗,如今已亭亭如蓋。
物業辦公室墻上,《衡水市房地產開發項目物業保修金管理暫行辦法》的宣傳海報依然醒目。該政策要求開發商交存質量保證金,但肖家大院因“身份不明”從未被納入監管體系。
傍晚時分,業主微信群里彈出最新消息:濱湖新區管委會已召集開發商和業主代表開會協商。張女士放下手機,望著窗外的萬家燈火,喃喃自語:“這次能亮起來嗎?”
小區里1146戶人家的燈光依然每晚準時亮起,他們在等待一紙能證明這盞燈屬于自己家的證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