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舊賬”,打通“證結”,讓民生福祉在一張張不動產權證書的傳遞中不斷升溫。廣州市不動產登記機構正以“繡花功夫”,努力破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全心全意為群眾解憂紓困,通過辦好“一本證”,答好“民生卷”。一些溫暖人心的辦證故事,正在廣州各地發生。
擔當破壁,靶向發力
在廣州南沙,某小區的業主們最近收獲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苦等多年的不動產權證終于拿到手。這背后,是一段登記機構“把群眾煩心事當成自家事”的暖心故事。
這個于2004年報建施工的小區,因為開發商手續不全,辦理不了該項目預售證,小業主無法辦理商品房網簽或備案等手續,導致一直沒法辦產權證。為此,登記機構化身“解題達人”,聯合住建、街道等部門開起了“圓桌會議”,把這道“超綱題”解了出來。
廣州市不動產登記機構創新推出“先辦大證再轉小證”的妙招——先以開發商名義完成首次登記,再為業主辦理轉移登記,同時建立“陽光公示”制度,將房屋信息在官網和小區同步公開,讓業主們明明白白知道每一套房子的自然狀況信息,更主動當起“房產管家”,逐戶核對購房合同、交付房款的銀行入賬憑證等,確認購房信息。當業主們終于領到期盼多年的產權證時,紛紛點贊:“這服務真是太貼心了!”
府院聯動,齊心護航
在花都區某開發項目,同樣上演了一場不動產登記“破冰行動”的暖心故事。該項目已于2002年辦理驗收手續,因歷史原因,開發建設主體已注銷,導致5戶業主一直無法辦證。
面對這一困境,廣州市不動產登記機構啟動“政府兜底”機制,聯合多部門召開“聯合會診”,一方面由國資公司“臨危受命”,作為承接主體申請首次登記,另一方面指導業主們通過司法途徑確權。更貼心的是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從法律咨詢到繳稅辦證的“全鏈條”服務,讓5戶業主少跑腿、快拿證。
【攻堅號角吹響,民生保障在路上】系列往期報道:
①理清“舊賬”打通“證結”,廣州不動產登記攻堅號角吹響
素材來源:廣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