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童年時養(yǎng)過蠶。蠶兒自縛于繭中,凝滯不動,我日日趴在小紙盒邊沿焦急地瞅著,心中翻騰著無數(shù)個念頭:它在里面究竟怎么樣了?會不會窒息?那繭殼又硬又厚,它真能憑自己微弱之力撕開它嗎?好幾次忍不住拿起小剪刀,手指捏得發(fā)白——只需輕輕一剪,那被囚禁的小生命就能即刻重獲自由。但每次都被外婆的手堅(jiān)定地攔住:“別動,讓它自己出來。”
“讓它自己出來”,此句似輕風(fēng),拂過懵懂心田。我放下剪刀,重新凝視那枚瑩白小繭,終于明白,外婆口中的“讓它”,原來就是最深的相信——相信那看似脆弱的生命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節(jié)奏與力量。所謂相信,何嘗不是這“如其所是”的深沉定力?放棄強(qiáng)行改造與扭曲,任憑萬物依循本真面目生長呼吸。
“如其所是”的相信,并非冷漠旁觀,而恰恰是放下“我執(zhí)”的溫厚尊重。就像我養(yǎng)的那盆文竹,曾因聽信“揠苗助長”的流言,日日過度澆水施肥,結(jié)果根爛葉黃,奄奄一息。后來我狠心放手,只按時澆透水便不再多管,它反倒日漸蔥蘢,綠影婆娑——原來“相信”正是根植于對事物自身邏輯的敬畏。自然從不需我們自以為是地“安排”,它自有內(nèi)在的法則與智慧,如同那繭中蠶蛹,自會在靜默中積蓄力量,時機(jī)成熟便破繭成蝶。人若強(qiáng)加干預(yù),反而如莊子所言,“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徒然擾亂天道平衡。
真正的相信,更是對生命韌性之深刻肯定。蠶兒破繭那天終于來了,那繭先是微微顫抖,繼而有了一個極小的破口,蠶蛾在里面死命撲騰,新生的翅膀在繭殼內(nèi)笨拙地?fù)渖龋^程緩慢得令人心焦。那一刻我?guī)缀跤忠焓窒嘀赏馄牌届o的眼神再次制止了我。她說:“它得自己掙出來,翅膀才硬,力氣才足,才能飛得遠(yuǎn)。”果然,當(dāng)它最終掙脫而出,抖開潮濕褶皺的雙翅,陽光下的翅膀竟如綢緞般閃著溫潤光澤。這艱難蛻變正是生命不可替代的洗禮。原來相信生命能完成自己的蛻變,便是賦予它最珍貴的祝福。
這份“如其所是”的相信,亦如陽光穿透云層,照亮人與人之間珍貴的聯(lián)結(jié)。曾有一位朋友深陷低谷,我起初絮絮叨叨,急切要“拯救”他于水火之中。后來漸漸懂得,真正的支持是“不拯救”——只是坐在他身旁,說一句“我在”,任他傾訴或沉默。終于有一天,他抬起頭,眼神重燃光芒:“謝謝你沒推開我,也沒硬推著我走。”不試圖重塑對方,只是容納他此刻的脆弱與真實(shí),這種相信如大地?zé)o言,卻承載萬有。
揠苗助長終成空,順其自然綠意濃。所謂相信,便是這“如其所是”的智慧。它不似驚雷,更像無聲潤物的春雨;它不刻意雕塑萬物,卻守護(hù)著每個生命內(nèi)在的秩序與莊嚴(yán)。正如莊子所悟,“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shù)”——萬物在“如其所是”中得以舒展本真,那才是宇宙間最和諧深沉的共鳴。
當(dāng)我們放下改造的沖動,不再試圖將萬物修剪成我們心中的“應(yīng)該”,便是對存在本身最虔誠的禮贊。相信蠶會破繭,相信樹會參天,相信人心自有向上的力量——這份信任,如同大地對種子的無言承諾,是生命得以繁茂的終極土壤。
所謂相信,不過是讓世界成為它本來的樣子,任萬物在時光中自在生長,水到渠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