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個大騙局,就像是剪掉孩子的翅膀,還奇怪他怎么不會飛。昨天我在網上刷到個視頻,標題叫《百萬美金培養出來的廢物》。大概說的是現在的00后、10后,他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都是父母安排好的。像一年級學游泳,二年級學這,三年級學那,一路到大學畢業,學了好多東西,可到頭來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干啥,成了高學歷的空心人。
你們知道嗎?老鷹不會手把手教雛鷹飛翔,而是直接把它們推下懸崖??稍蹅儸F在的教育呢,給孩子打造了一個精致的籠子,鋪上軟墊,備好飼料,等孩子長大了,卻質問他們為啥不會飛?
不得不說,現在傳統教育的慣性太可怕了。一個個標準化的答案,都在磨滅孩子的探索精神。所有問題都被提前設計好,每個年齡段該做什么都安排得死死的。可等孩子出了社會,面對充滿不確定的世界,就懵了。從小被教育要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可能孩子本來不想這樣,但經過父母和老師長期的教導,也就被動妥協了。要是孩子沒考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甚至背上債務、被解雇,就會發現自己根本無力應對。
當然,學習本身是好事,但這種教育模式,最終會讓孩子失去適應能力。用專業術語講,這就是過度干預導致的適應能力缺失,就像醫學上的醫源性損傷。未來,是屬于那些每次摔倒都能變得更強的人,而不是從沒摔過跤的人。
要是你也被困在這種教育體系里,擺脫不了,記住我下面說的幾點:
1.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時刻要明白,世界充滿不確定性。誰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確定性,最后往往傷得最重。所以我們得適應不確定性,別怕跟別人不一樣,別怕失敗。只有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才能慢慢適應這個多變的世界。
2. 真正的成長發生在舒適圈之外。斯坦福大學研究發現,抗挫力強的孩子,童年都有自由發揮的經歷。那些從小特別聽話,按父母和老師的方法做事的孩子,大多心理脆弱。與其一味避開風險,不如想想怎么從風險中學習,畢竟誰也沒辦法完全控制風險。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遇到“黑天鵝”事件時手忙腳亂,就算“黑天鵝”來了,也能沉著應對。
3. 未來需要的是能不斷進化的人,而不是只會考試的人。這就跟達爾文進化論一樣,生物會根據不同的環境、地勢做出調整,以適應變化,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F在的社會也是如此,笑到最后的,不是最強壯、最聰明的,而是適應能力最強的。哪有什么永遠興旺的基業,哪有考上好大學就萬事大吉的事兒。只有在各種不可控的情況中,不斷進化,適應的就能生存,不適應的就會被淘汰,這在生態系統里是這樣,對我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