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電影《聊齋:蘭若寺》看了嗎?
它以蒲松齡先生的視角
講述了5個光怪陸離的故事
今天我們通過蒲松齡先生的畫像和一枚印章
來了解他的一生
蒲松齡流傳于世的唯一一張畫像
在電影《聊齋:蘭若寺》中
蒲松齡是一位意氣風發的書生形象
而在現實中
蒲松齡也有一幅畫像存世
畫中蒲松齡身著清代貢生服
頭戴紅頂小帽
左手拈須 右手扶著座椅扶手
坦然端坐在木椅上
神情端莊而閑適
畫作采用了清代肖像畫的典型畫法
畫面用色清晰
臉部以淡墨勾勒五官輪廓
再沿線條以淡墨輕染
看上去面部骨骼皮膚有立體感
具有很強的寫實性
據專家考證
畫像是蒲松齡74歲時
他的兒子蒲筠請當時江南畫師
朱湘鱗繪制的
畫作以高度寫實的畫法
真實再現了蒲松齡晚年的生活狀態
蒲松齡對這幅畫像十分滿意
他特意給畫家贈了一首詩
詩中寫道
生平絕技能寫照,三毛頰上如有神。對燈取影真逼似,不問知是誰何人。
對畫家生動傳神的繪畫技藝
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印章上的“小心思”
在這幅蒲松齡畫像上
共鈐有六方不同款式的印鑒
其中“柳泉圖”壽山石印最為特別
“柳泉圖”壽山石印
在邊長約2厘米的印面上
陽刻柳樹、山泉、小橋、書生
動靜結合,十分生動
既是一件優秀的篆刻作品
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根據專家考證,蒲松齡當年
曾和淄川當地的刻印高手交往頻繁
在蒲松齡撰寫的《聊齋雜記》中
就提到過如何調制印泥
如何清洗印章才不損印紋 歷久彌新
說明蒲松齡對印章也頗有研究
從畫像和印章
看蒲松齡的一生
無論是這幅傳世的畫像
還是“柳泉圖”壽山石印
都是蒲松齡一生的真實寫照
蒲松齡是中國清代著名文學家
他的代表作《聊齋志異》
300年來流傳不衰
蜚聲海內外
雖然才華橫溢
但蒲松齡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
19歲時
他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
在此以后
但凡參加考試均不中
連續考了40多年
卻連個舉人也沒考上
直到71歲才援例為歲貢生
(“歲貢生”就是各地的府、州、縣學,按照規定名額選拔有資歷的優秀秀才升入國子監就讀,稱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
而蒲松齡的“柳泉圖”壽山石印
既對應他的號“柳泉居士”
背后還有一個故事
在蒲松齡生活的蒲家莊村東
有一口古井
井四周有翠柳百株
又被稱作“柳泉”
相傳蒲松齡曾在柳泉旁的亭子里擺了一個茶攤
以免費的茶水換過路人的故事
以此來搜集寫作素材
蒲松齡通過整理搜集到的民間故事
創作出著名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如今
蒲松齡畫像就掛在
他曾居住過的廳堂上
向來訪的客人
展示這位文學大師的傳奇人生
監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鋒
文案丨邵希煒
視覺丨朱靈萌
審校丨左中明 儲佩君 韓貝貝
統籌丨劉瑩 田昊原
特別鳴謝丨淄博市博物總館 蒲松齡紀念館 總臺山東總站 中國文物報社
指導單位丨國家文物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