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學生“速成班”已司空見慣,比如鋼琴速成班,三個月教會你彈鋼琴,碼農速成班,三個月教會你敲代碼。有人說,當年黃埔軍校,也算得上是最牛的軍事速成班了,因為最短的“學時”只有半年。
黃埔一期,6個月畢業,第二期13個月,從整個黃埔軍校辦學生涯里,最短學期半年,最長也不超過一年半。那么很多人就好奇,這樣的“速成班”到底牛在哪?
黃埔軍校正式名稱是陸軍軍官學校,因為地址在黃埔長洲島上,所以叫做黃埔軍校,此后這個名字遠比正式的校名要有名。
看一下黃埔軍校各期名單:
第一期:蔣先云、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征、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寒、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范漢杰、宣鐵吾、宣俠父、曾擴情、俞濟時、孫元良、周士第、余程萬、劉戡、霍揆彰、侯鏡如。
第二期:鄭介民、邱清泉、覃異之、周逸群、盧德銘、余灑度、聶紺弩。
第三期:王耀武、戴安瀾、黃公略、曾澤生、方先覺、李天霞、陳奇涵、郭化若、康澤。
第四期:林彪、張靈甫、謝晉元、胡璉、李彌、劉玉章、賴傳湘、高魁元、文強、洪水、唐天際、郭天民、曾中生、劉志丹、伍中豪、邱維達、段德昌。
第五期:許光達、趙尚志、陶鑄、宋時輪、楊至成、郭汝瑰、廖運周、鄭庭笈
這個名字幾乎囊括了大半個民國和解放后的歷史。
實際上,黃埔軍校的最牛之處就在于,這些學生近代的軍校中最厲害的學生,有幾個特點。
一、悟性極高:天賦與實戰的完美結合
黃埔軍校在選拔學生時極為嚴格,并非僅僅依據常規標準。通過層層篩選,最終進入黃埔軍校的學生,悟性成為了他們突出的特質。在軍事領域,悟性至關重要,它決定了學生能否迅速理解和掌握復雜的軍事理論與戰術技巧。
這些學生并非依靠長時間的積累來獲取知識,而是憑借自身的悟性,在實戰中迅速成長。例如,在戰場上,面對瞬息萬變的局勢,悟性高的學生能夠快速分析敵我態勢,做出準確的判斷,并靈活運用所學戰術。
這種將天賦與實戰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使得黃埔軍校的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脫穎而出。在北伐戰爭中,許多黃埔軍校學生憑借著極高的悟性,在戰場上迅速適應戰斗環境,指揮作戰靈活多變,為北伐的勝利立下赫赫戰功。
二、入校前已嶄露頭角:多樣經歷鑄就堅實基礎
十七八歲便踏入黃埔軍校的學生們,在入校前就已有著非凡的經歷,堪稱各個領域的優秀代表。他們當中有職業軍人,經過長期的軍事訓練和實踐,對軍事事務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實際操作經驗;青年軍官則在之前的軍事生涯中積累了一定的領導能力和作戰經驗,具備了初步的軍事素養。
先鋒黨員懷著堅定的革命信念,積極投身于反帝愛國運動、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鍛煉了自己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斗爭精神,深刻認識到社會的現狀和人民的需求。他們對新思想、新文化的接受和傳播,為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些學生在入校前,有的參與過激烈的戰斗,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洗禮;有的從事過進步報刊的創辦,通過文字的力量傳播革命思想,喚醒民眾的覺醒。他們從排長干起,在一場場惡戰中頑強拼搏,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能力,在殘酷的戰爭中存活下來,并逐漸嶄露頭角,最終成為一代名將。像陳賡將軍,在入校前就積極參與革命活動,在后來的戰爭中,他將之前積累的經驗與在黃埔軍校所學相結合,在戰場上屢立奇功。
三、文化底蘊深厚:名字背后的文化傳承
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展現出獨特的魅力。以王爾琢為例,“爾琢” 二字寓意雕琢玉石,象征著對個人修養德行、磨煉意志以及對學問深入研究的追求。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人品質塑造的重視,也暗示著王爾琢在人生道路上不斷砥礪前行,追求卓越的精神。
戴安瀾的名字同樣富有深意,“等閑平地起波瀾”,“安瀾” 一詞描繪了水波平靜的狀態,寓意著太平,象征著社會或局勢的穩定與和平。戴安瀾將軍一生為國家的和平穩定而奮斗,其名字與他的人生追求高度契合。
相比后來五六十年代一些較為直白、具有時代特征的名字,如“美麗”“美艷”“春霞”“春艷”“春燕”“春鳳” 以及帶有特定歷史事件印記的 “衛國”“援朝”“衛星”“建國”“建軍”等,黃埔學生的名字更顯大氣儒雅、韻味十足。
這是因為,考入黃埔軍校需要一定的條件。
首先,必須要得到國共兩黨的黨員推薦,國民黨的前身同盟會,其高層多為高文化階層,國民黨黨員基本是政治精英;而中國共產黨中有實力握有推薦權的黨員,也大多是高學歷者,如毛主席畢業于一師,周總理是南開大學高材生。
他們所接觸并推薦的人,自然也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能夠獲得推薦的學生,其家庭大概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這在他們的名字中也得以體現。
其次,黃埔軍校的入學考試本身對文化知識有著較高的要求。
即使有黨員推薦,那些不學無術之人也難以通過考試。黃埔軍校的招生考試分為初試、復試、總試三關,考試內容除了基礎國學知識外,還有在當時較為新穎的幾何、代數等學科。這就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文化基礎,能夠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沒有一定文化素養的學生,根本無法跨越黃埔軍校的入學門檻。
四、黃埔軍校的多元科目:全面培養軍事人才
黃埔軍校之所以能夠迅速培養出優秀的軍事人才,其開設的科目起到了關鍵作用。學校開設的步兵、炮兵、騎兵、工兵、輜重、經理、政治、交通等科目,幾乎涵蓋了當時作為一名軍人所需的所有文化知識領域。
步兵科目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戰斗技能,包括槍械使用、戰術動作、團隊協作等。步兵作為戰場上的主要作戰力量,需要具備頑強的意志、靈活的戰術運用能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炮兵科目則專注于火炮的操作與運用。學生們需要學習火炮的構造、性能、射擊原理以及如何進行精確瞄準和射擊。騎兵科目著重培養學生與馬匹的協同作戰能力。
工兵科目涉及到軍事工程建設與破壞。輜重科目主要負責物資的運輸與管理。在戰爭中,物資的供應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障。黃埔軍校的學生在輜重科目中學習如何組織物資運輸、儲存和分配,確保部隊在作戰過程中有充足的彈藥、糧食和裝備供應。政治科目對于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革命意識至關重要。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軍隊需要明確的政治方向和堅定的革命信念。黃埔軍校的學生在政治科目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革命歷史以及黨的方針政策等。
通過政治學習,他們深刻認識到革命的目的和意義,堅定了為國家和人民奮斗的決心,成為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軍人。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黃埔系”可謂是一枝獨秀,將星如云。黃埔軍校憑借嚴格的選拔標準、優秀的生源、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全面多樣的科目設置,培養出了一批批杰出的軍事人才。這個名字幾乎囊括了大半個民國和解放后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