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
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此時是溫補陽氣、
驅散寒邪的最佳時機。
利用這一時機,
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今天為大家帶來三伏天中醫養生秘訣。
一、養生三法:辨證施治,精準出擊
1. 三伏貼:穴位靶向溫通
適用癥狀:
?? 肺系疾病:慢性咳喘、過敏性鼻炎
?? 寒濕痹癥:關節冷痛、老寒腿
?? 脾胃虛寒:遇冷腹瀉、食欲不振
→ 皮膚破損/濕疹/瘢痕體質者禁用
→ 孕婦及2歲以下幼兒慎用
→ 成人貼敷4-6小時為宜,微癢屬正常,起皰需及時處理,如有不適請立刻就醫。
2. 艾灸:熱能免疫調節
?? 智能艾灸儀:紅外溫控防燙傷(尤其適合老人、小孩)
?? 麥粒灸:麥粒灸形小如麥,其兼具作用點精準、溫熱力深透兩方面的特性
→ 陰虛火旺(舌紅少苔、五心煩熱)禁用
→ 距皮膚3-5cm,單穴≤15分鐘
→ 暈灸處理:按內關+人中穴,飲溫糖水
3. 督脈灸:脊柱能量通道重建
操作規范:
生姜泥鋪督脈+艾絨條,形成持續溫熱刺激帶
適配人群:
陽虛體質:腰脊冷痛、畏寒乏力
婦科寒證:痛經伴血塊、小腹冰涼
亞健康人群
→ 高血壓未控者禁用|必須由中醫師操作
→ 灸后2小時禁冷水浴
二、飲食調養:給脾胃的“消暑說明書”
食材功效與禁忌表
類別
食材
禁忌注意
清火系
苦瓜/蓮子心
體虛、脾胃虛弱或經期女性慎用
祛濕系
冬瓜/薏米
體質虛寒及孕婦慎用
溫陽系
生姜/羊肉
咯血/痘疹發作期忌姜
紅黑榜
紅榜
黑榜
荷葉粥(解暑)
冰奶茶(寒濕滯留)
烏梅甘草飲(生津)
麻辣火鍋(耗傷津液、滋生濕熱)
三、藥物調養:內服需辨證,藥膳可巧用
經典方劑(醫師指導下使用)
癥型
方案
禁忌
暑濕感冒
藿香正氣水
駕駛前禁用含酒精劑型
脾胃虛寒
附子理中丸
陰虛內熱者絕對禁用
心火亢盛
導赤散
便溏者慎用
藥膳
祛濕套餐:薏米30g+赤小豆15g+茯苓10g(煮粥)
補氣套餐:黃芪15g+山藥20g+雞胸肉100g(燉湯)
防暑套餐:淡竹葉5g+西瓜翠衣30g(煮水代茶)
四、防未病:三伏天生存法則
1. 運動原則:
→ 晨間太極/八段錦,后背微汗即停
→ 避免17:00前暴曬運動
2. 空調管理:
→ 室溫≥26℃,風口向上調節
→ 穿護頸外套防“風邪襲絡”
3. 情志調攝:
→ 11:00-13:00靜坐養心
→ 按壓勞宮穴(掌心中指盡處)清心火
五、溫馨提示
1. 絕對禁忌:
- 高熱患者禁用溫熱療法
- 糖尿病患者未控血糖禁三伏貼
2. 專業門檻:
- 穴位定位需執業中醫師操作
- 網購藥貼存在配方風險
3. 飲食禁忌:
- 艾灸后2小時內禁冷飲
- 貼敷期間忌海鮮/芒果等發物
三伏天是自然的能量饋贈,
更是身體的抗寒力訓練營。
用艾灸點燃陽氣引擎,
以三伏貼疏通寒濕堵點,
借藥膳重建內環境平衡
——冬病夏治的本質,
是喚醒人體自愈的智慧。
健康提示:養生需量體裁衣,請至正規醫療機構制定個人專屬方案!
來源:健康郫都,圖文 / 犀浦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或AI生成,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