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說,全國人民多少都有點“甜蜜的負擔”吧!各省同胞對著家里堆成山的特產,那表情比村口王大爺丟了假牙還復雜——想吃吧,實在頂不住;扔了吧,又對不起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就拿廣西朋友來說,一到砂糖橘成熟季,家里就跟開了橘子罐頭廠似的??蛷d筐里是橘子,冰箱里塞的是橘子,連床底下都碼著橘子。早上睜眼剝兩個,中午吃飯配兩個,晚上追劇炫一兜,做夢都能夢見自己變成橘子精。有廣西網友吐槽:“現在看見帶橘色的東西就打哆嗦,連紅綠燈的黃燈都想繞著走?!?/p>
再瞅東北老鐵,冬天一到就進入“餃子循環”。豬肉酸菜餡、白菜豬肉餡、酸菜白菜豬肉餡,換著花樣地包,冰箱冷凍層塞得比春運火車還滿。更絕的是櫻桃草莓季,家里盆里、罐里、筐里全是,洗一盆吃一盆,吃到最后看見紅色水果就條件反射地反酸水。有大哥開玩笑:“現在看見餃子皮就想搟成鞋墊,看見草莓就想腌成咸菜。”
四川人更絕,夏天曬香腸,冬天灌臘腸,陽臺跟掛滿了小紅燈籠似的。到了飯點,桌子上不是香腸炒青椒,就是臘腸燜飯,連煮面條都得切幾片湊數。有成都小姐姐說:“我媽現在看我的眼神,就像看一根沒曬好的香腸——總覺得還能再‘加工’一下。”
最逗的是浙江同胞,家里的年糕跟養了個寵物似的,泡在水缸里隨吃隨取。早上年糕湯,中午炒年糕,晚上年糕羹,連鄰居串門都得拎兩截年糕當伴手禮。有網友發圖:“我家那缸年糕泡得都快發芽了,我媽還說‘再吃半個月沒問題’。”
其實,這些“噩夢”說白了都是咱各省的底氣。你讓廣西人換東北的酸菜,東北人換四川的臘腸,四川人換浙江的年糕,保準不出一個月,又該念叨自家特產的好了。畢竟咱中國人的胃就是這么矯情——吃慣了的嫌膩,沒嘗過的饞得慌。
要不這樣,咱建個“全國特產互換群”?廣西的橘子換東北的酸菜,四川的臘腸換浙江的年糕,新疆的干果換云南的佛手瓜。既能解決“吃不完”的難題,又能嘗遍全國美味,豈不美哉?就是不知道群二維碼發出來,會不會被各省媽媽們集體拉黑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