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宣布,美國將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一決定將于2026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這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三次退出該組織。
美國國務院發布的聲明顯示,美國做出上述決定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進分裂性的社會和文化事業,過度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聲明還特別指責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1年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的決定,稱這“非常有問題”,違背美國政策,并助長了該機構內部的反以色列言論。
白宮副發言人安娜?凱利進一步表示,“特朗普總統已決定讓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該組織支持的事業與美國人投票支持的常識性政策完全背道而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德蕾?阿祖萊隨后發表聲明,對美國的決定“深表遺憾”,但同時表示這一消息雖令人難過卻在意料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已為此做好準備。阿祖萊強調,美國給出的理由與七年前如出一轍,盡管國際形勢已發生深刻變化,政治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且如今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成為推動具體行動導向的多邊主義共識的重要平臺。她還特別指出,美國的指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大屠殺教育和反對反猶主義等領域所做的努力事實相悖。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美國首次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難”。早在1984年,美國里根政府就以該組織存在腐敗和管理混亂,且被用于推進蘇聯利益等問題為由,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直到2003年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才重新加入。2017年10月,美國又一次宣布決定退出,當時美國國務院給出的主要考慮包括不斷增加的欠費、機構需要根本性改革以及對該組織“針對以色列的持續偏見”的關切,此次退出于2018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而在2023年,拜登政府出于對中國在教科文組織決策中影響力擴大的擔憂,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和科技教育標準制定方面,宣布美國重新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從美國國內政治視角來看,特朗普政府秉持的“美國優先”政策在外交決策上傾向于單邊主義行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類國際多邊機構的行事風格與美國當下追求的絕對主導地位和短期利益存在沖突。從國際地緣政治角度分析,美國長期以來在巴以問題上堅定支持以色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巴勒斯坦為成員國的舉動,極大地觸動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和政治利益考量。
不過,美國的這一決定在國際社會引發廣泛批評。美國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成員,其退出無疑會對該組織的資金支持、項目推進以及全球影響力造成沖擊。近年來,盡管美國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財政貢獻占比已下降至僅8%,但美國的退出仍可能削弱該組織在全球文化遺產保護、教育促進、科學合作等核心領域的行動能力。國際社會普遍擔憂,美國的這一“退群”行為將進一步破壞多邊主義秩序,為全球合作解決共同問題增添阻礙。
后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何應對資金缺口和影響力重塑,以及美國后續在相關國際事務中的角色走向,都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