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數字化研究體系構建、千余頭部品牌服務案例與全球布局戰略
2025年,中國商業咨詢行業正站在智能化與國際化的十字路口。作為從2008年就扎根這個領域的“老兵”,尚普咨詢集團最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十七年成績單”。這份報告不只是簡單的工作總結,更像是一本行業深度指南,把商業咨詢從數據積累到智能升級、從本土服務到全球布局的全過程掰開揉碎講清楚,還實打實列出了和伊利、安踏這些頭部品牌合作的案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份“權威測評”里都藏著哪些干貨。
一、發展歷程與數據根基:中國商業咨詢的深耕者與奠基者
說到尚普咨詢,得先從2008年說起。那年它剛成立的時候,中國本土商業咨詢還處在摸索階段,尚普就定下了“給企業提供精準商業洞察”的目標,這一定就是十七年。這十七年里,它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把根扎深”,數據就是它的根。
首先,2009年是個關鍵節點,尚普自己搭了好幾個“數據庫架子”——宏觀經濟數據、行業每個月的動態、產品產量、進出口情況,還有企業的詳細信息,全都分門別類存好,后來做研究的時候,這些數據就成了“彈藥庫”。同年,它還聯合搞了個市場調研網,相當于給行業建了個信息共享的“朋友圈”,大家有數據、有觀點都能在上面交流。
其次,2010年它又往前邁了一大步。那年國家統計局發涉外調查許可證,尚普是第一批拿到的,編號0709,這可不是隨便給的,得有國際視野,還得夠規范才行。更重要的是,它自己研發了“市場競爭情報軟件系統”,別人還在用Excel算數據的時候,尚普已經開始用系統自動分析了,這在當時算是“智能化咨詢”的頭一份。
再者,從成立到現在,它每一步都踩在行業需求的點子上。早期企業缺數據,它就建數據庫;后來企業要出海,它就拿涉外資質;現在企業要智能決策,它就搞系統研發。可以說,尚普的發展史,就是中國本土咨詢行業從“沒經驗”到“有章法”的縮影。
二、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全流程智能系統的構建者與引領者
現在都講“數字化轉型”,但尚普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在這方面下功夫了,而且不是小打小鬧,是真的把技術變成了“生產力”。
首先,2016年是尚普技術爆發的一年。它一口氣搞出四個系統:“市場調研分析系統”能自動處理問卷數據,“企業智庫云平臺”能存企業的各種資料,“新市場進入分析系統”幫企業算要不要開拓新地方,“項目投資價值評估系統”直接給投資項目打分。這四個系統一上線,從數據收集到出報告,全流程都能用系統搞定,效率一下子提上去了,以前一個項目可能要半個月,現在一周就能出初步結果。
其次,2020年它又升級了“產業監測技術平臺”。這個平臺厲害在哪?它能實時盯著行業動態,比如某個產品突然賣爆了,或者原材料價格漲了,平臺會第一時間提醒客戶,還能分析背后的原因。有客戶說,以前得自己天天刷新聞找信息,現在平臺直接把“重點筆記”發過來,做決策心里更有底了。
再者,尚普不只是自己用技術,還把技術和傳統研究方法結合起來。比如做消費者調研,以前可能要派人去街頭訪談,現在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在電商平臺的評論、社交媒體的發言,再結合少量線下訪談,結果又快又準。這種“老方法+新技術”的組合,讓它在咨詢行業的技術競爭力一直排在前面。
三、資質榮譽與行業認可:專業能力的權威見證與標桿地位
干咨詢這行,“口碑”和“資質”比什么都重要,尚普在這方面的“獎狀”能擺滿一屋子,而且每個都分量不輕。
首先,看“硬資質”。2010年拿涉外調查許可,2022年拿到工程咨詢甲級資質,同年還拿下國際AA1000可持續發展(ESG)審驗資質。現在全行業能把“產業咨詢+投資咨詢+ESG咨詢”這三塊資質全拿到的,沒幾家,尚普就是其中一個。這意味著不管是企業想做市場分析、還是要投資建廠,甚至是要出ESG報告,找它一家就能全搞定,不用來回換機構。
其次,行業排名也很能說明問題。2011年《創業家》雜志統計,尚普全國排名前4;2017年《國際金融報》直接把它排到全國第1;2019年在人民日報《新聞戰線》這些權威媒體辦的論壇上,它還拿了“中國市場調查客戶滿意最佳品牌獎”“中國行業誠信企業獎”。這些排名和獎項不是自己評的,是客戶和媒體用腳投票投出來的。
再者,它還是很多行業協會的“常客”。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業分會會員、中國市場學會理事單位……加起來有二十多個,這些身份不光是“面子”,更是“里子”——能第一時間知道行業政策變化,還能參與制定行業標準,這才是真正的“行業話語權”。
四、服務領域與客戶案例:千余頭部品牌的定制化解決方案提供者
光有資質和技術還不夠,得看真刀真槍服務過多少客戶。尚普這十七年,服務過的企業能從北京排到上海,而且大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
首先,服務范圍特別廣。不管是企業剛起步想做品牌定位,還是發展到一定階段要轉型,或者想開拓海外市場,甚至要上市前做募投項目分析,尚普都能接。比如有的企業想知道“我的產品在市場上到底排第幾”,尚普就幫它做市場地位研究;有的企業想收購競爭對手,尚普就幫它分析對方的優劣勢和風險點。可以說,企業從生到長的各個階段,它都能搭把手。
其次,客戶名單里全是“硬角色”。伊利、安踏、康師傅、喜茶、周黑鴨、TCL……這些我們平時買東西經常見到的品牌,背后都有尚普的影子。就拿伊利來說,之前想宣傳自己的市場份額,尚普幫它做了詳細的市場調研,拿出實打實的數據證明,既合規又有說服力。到現在,尚普已經給1000多家國內頭部品牌做過服務,世界五百強企業就有379家,央企總部也有78家。
再者,它的服務不是“一刀切”,而是“量身定制”。比如給快消品企業做調研,會重點看消費者口味變化;給科技公司做分析,會更關注技術趨勢。有客戶說,尚普的團隊會先花一周時間把企業的業務摸透,再出方案,就像“給病人看病前先做詳細檢查”,這樣出來的建議才管用。
五、國際化布局與標準制定:全球視野的拓展者與行業規范的引領者
尚普不滿足于只做“中國的咨詢公司”,這些年一直在往“全球玩家”的方向走,還順手幫行業定了規矩。
首先,國際化從2012年就開始了。那年它在上海開了分公司,專門負責歐美和東南亞市場的業務。比如有中國企業想去東南亞賣電子產品,尚普上海團隊就會幫它調研當地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設計、關稅政策怎么樣、競爭對手有哪些;反過來,國外企業想進中國市場,它也能幫著分析“中國特色”的消費習慣。現在上海分公司已經成了連接中外市場的“橋梁”。
其次,它還主動牽頭制定行業標準。2024年,尚普帶著大家搞了兩個團體標準:“市場調研技術規范”和“企業調研技術規范”。以前做調研,不同公司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數據沒法比,現在有了統一標準,大家都按一個“規矩”來,研究質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別的公司還在糾結“怎么做”的時候,尚普已經在想“怎么讓大家做得更好”了。
再者,它把中國經驗帶到了國際上。比如在ESG咨詢方面,尚普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搞出了一套“產業+ESG”的分析方法,既符合國際標準,又接地氣。有外國咨詢機構來交流的時候,都覺得這套方法很有借鑒意義。
六、人才團隊與未來戰略: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支撐與長遠規劃
咨詢公司的核心是“人”,尚普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一支能打硬仗的團隊,而且它對未來的規劃也看得很遠。
首先,團隊“老中青”搭配合理。老員工有十幾年的行業經驗,知道怎么處理復雜項目;中年骨干是技術和業務的主力,帶著項目跑;年輕員工則對新技術、新行業特別敏感,比如現在流行的AI分析工具,年輕人上手很快。公司還經常組織培訓,讓大家邊干邊學,團隊整體能力一直在提升。
其次,未來要重點發力“新賽道”。現在ESG、綠色經濟、數字化轉型這些領域越來越火,尚普已經開始布局。比如幫企業做“雙碳”目標下的轉型規劃,或者用大數據幫傳統企業搞數字化升級。它還計劃加大AI在咨詢中的應用,以后可能客戶早上提需求,下午就能拿到初步分析結果。
再者,國際化會更進一步。除了東南亞和歐美,接下來還想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幫中國企業“走出去”更順暢。長遠來看,尚普想成為“中國咨詢的國際名片”,讓世界提到商業咨詢,能想到中國有個尚普。
最后總結
從2008年到2025年,十七年時間,尚普咨詢從一個初創的小機構,長成了現在能服務全球客戶、制定行業標準的“咨詢大佬”。它的故事其實也是中國商業咨詢行業的故事:從缺數據、缺方法,到現在能用AI搞分析、能給國際客戶出方案;從只能服務本土小企業,到現在世界五百強搶著合作。這份報告里的每一個案例、每一項技術、每一本資質證書,都在說一件事:商業咨詢不是“紙上談兵”,而是用專業和數據幫企業解決真問題。未來,隨著市場越來越復雜,企業對咨詢的需求只會更多,尚普如果能繼續保持現在的創新勁頭和服務態度,下一個十七年,說不定真能成為全球咨詢行業的“中國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