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光正烈,蟬鳴織成密不透風的網,本該是兩個少年最愜意的暑假開端——他們剛收到高中錄取通知書,書包里還留著畢業照上青澀的笑。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撞擊,讓這一切永遠停在了7月9日的下午。
出事的兩個男孩,是從小一起爬樹掏鳥窩的發小,一個16歲,一個剛滿15歲。出事的那天下午,他們約著去試車。其中一個男孩擔心被老師撞見,特意挑了放學路上行人稀少的路段。現場留下的片段里,車子剛起步就帶著輪胎摩擦地面的焦糊味,或許是速度太快讓方向盤失了控,車身猛地偏向路邊的磚墻。前座的男孩像斷線的風箏飛出去,重重撞在墻上;后座的被甩出去二十多米。由于兩人都沒戴頭盔,因此,兩人再也沒有醒來。
消息傳開時,網上最先涌來的聲音多指向“飆車惹禍”。直到更多細節浮出水面,討論才慢慢沉下來。前座男孩的父親在短視頻里發了十幾條內容,哭聲里全是懊悔。他說孩子提過要改裝時,自己想著“反正車都買了”,沒多想就同意了,“根本不知道改裝后的電動車能有多危險”。
7月22日,后座男孩的母親陶女士后來發聲了,語氣里帶著辯解的急切。她說,兒子平時騎自己的電動車上學,那種車最快也就二三十碼,“摔一跤都不怕”。出事的當天,是兒子同學的車剛改好,幾個孩子約著試乘,兒子剛坐上后座40秒,事故就發生了。“網上有人說他興奮得很,其實不是,視頻里能看到,車失控前他明顯地在往后躲。”
陶女士提到出事的那輛車時,反復念叨:“車子是(騎車)那個孩子爸爸的,中午才改裝出來,是非法改裝,這個車子的時速最少能飆到100多公里。”
當眾多網友得知這一事件的詳情后,網友們的討論漸漸褪去了最初的情緒化。有人算著責任賬:家長是不是太縱容?明知道孩子未成年,還同意改裝這種“馬路殺手”;汽修店明知故犯,眼里只有利潤,算不算間接推手;兩個少年難道就沒意識到危險?“100碼的速度,在普通路上跟開賽車似的,哪有不翻車的?”
也有人替后座男孩抱不平:“聽說是被硬拽上車的,他本來不想去。”“視頻里他往后躲的動作,明顯是害怕了。”更理性的聲音在提醒:“責任認定書還沒出來,警方還在測車速和碰撞數據,現在下定論太早。”但無論怎么爭,兩個鮮活的生命已經消失,這是最扎心的事實。
據當地網友介紹,事發地的街道最近多了幾道減速帶,攝像頭也裝了起來。有初中老師說,班里有學生偷偷存過事發現場的視頻片段,現在。網上開班會課專門開了“改裝車危害”的專題,孩子們盯著案例里變形的車身,眼神里滿是后怕。附近的汽修學校也改了課程表,專門加了“未成年人改裝車違法”的章節,老師在講臺上敲著黑板:“掙錢得有底線,不能拿命換。”
這場悲劇里,沒有絕對的贏家,只有一連串的“如果”:如果家長多一分警惕,如果汽修店守住底線,如果少年們能意識到速度背后的危險……可生活從來不給“如果”的機會。它更像一記重錘,敲在每個相關者心上——安全這根弦,松一秒都可能萬劫不復。而那些藏在“方便”“酷炫”背后的隱患,往往比我們想的更靠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