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村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民勤勞能干,但是卻沒有發財。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么他們勤勞能干,卻沒有發財?我的回答是,因為他們的勞動力太廉價了。
如果他們不外出打工,留在農村老家種地的話,那么他們雖然付出了很多勞動力,但是收入卻不多。眾所周知,現在普通農民靠種田的收入是不多的,除非是那些種田大戶,動不動承包幾千畝地的。如果他們出去打工,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低,沒有技術,所以他們只能出賣勞動力,但是出賣勞動力的收入也不是很多。要是想靠出賣勞動力發財的話,那么可能是天方夜譚。
在有一年的春節前夕,我到農村調研。為什么我會選擇在春節前夕到農村調研呢?因為春節前夕,很多在外面打工的農民都回到家里了。在一個村莊上,我走訪了一些回家過春節的農民工。一個53歲的農民工對我說,喬老師,雖然我外出打工,每個月的工資有4000多元,但是在外面的開支不小,比如吃飯、抽煙喝酒和買日用品,除掉這些開支,一個月只能剩下一兩千元,所以說,想靠打工發財是不現實的。
另外一個46歲的農民工告訴我,他外出打工的工種是在一家企業做裝卸工,很苦很累,一個月的工資在5000元左右。但是除掉各種開支后,一個月只能剩下2000多元。
在另外一個村莊上,我遇到了一個小伙子。這個小伙子不外出打工,整天吊兒郎當走村串戶,一年能賺10多萬元。通過和他的交流,我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了,原來他是做古物生意的,他走村串戶的目的是收購一些古物,比如古字畫、古錢、古家具、木雕、磚雕、石雕等。他從農民的手里收購古物,然后將古物賣掉。
由此可見,農民單靠出賣勞動力是很難發財的,就算農民一天干活20個小時,都無法發財。有一次,我到一座大山玩,在山腳下,有農民提供抬滑竿服務。農民將游客從山腳下抬到山頂只收費幾十元。我問他們,你們將游客從山腳抬到山頂累不累?他們說,當然累。我說,你們為什么不提高收費價格?他們說,我們要是提高收費價格,坐滑竿的游客就少了。最后,我花了幾十元讓兩個農民將我抬到了山頂。
記得有一次,我在一個村莊上調研,村莊上的少數老人仍然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要看他是否勤勞,懶惰的人是沒有出息的。其實,這些老人的思想已經落后了。在當今社會,不是不提倡勤勞,而是提倡將勤勞和智慧相結合,單靠勤勞不能致富,只有將勤勞和智慧相結合,才能致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