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踩著父親的腳印走進平利的晨霧里,看他把汗水種進泥土;十年后,我循著那片土地的氣息再來,風里還飄著當年他說過的話。”
這腳下的路,從來不是簡單的重復——是時光把“傳承”釀成了種子,讓“堅守”在兩代人心里,長出了同樣的根。
一棵扎根平利大地一千五百載的古樹,年輪里鐫刻著山河歲月。2025年7月,西北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啟聲”志愿服務團的年輕身影匯聚于安康市平利縣磨溝村這方濃蔭之下。當成員黃宇殊菡的清音穿透時光,誦讀出父親黃淋五年前寫在扶貧日記里的詩行時,兩個村莊、兩代身影、兩種奮斗,在鄉村振興的宏大敘事里,完成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動人交匯。而“啟聲”團此行,不僅以聲波傳遞鄉情,更肩負著傳播時代強音的使命——他們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惠民政策,化作貼近鄉土的宣講,為磨溝村的振興畫卷增添思想的亮色。這一切,共同映照著鄉村振興路上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彼枝·汗沃桑梓:三合村頭的無言詩行
時光倒流至2016年的平利縣三合村。扶貧第一書記黃淋的任期將滿。多少個日夜的殫精竭慮,多少次門檻的進進出出,多少回山路的跋涉往返,都沉淀在他離任前夕于工作日記中寫下的《再見,平利三合》里。那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一位扎根泥土的實干者,用汗水和心血在歲月深處刻下的無字豐碑。
黃淋看望三合村貧困戶
字里行間,躍動著最真實的變遷:從初到時面對土地的貧瘠與困頓,到離別時欣喜于荒地上崛起的一座座菌菇大棚,聆聽到養牛場里新生牛犢充滿活力的歡鳴。這巨變的背后,正是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生動寫照。
黃宇姝菡在三合村玩耍
黃宇姝菡與母親看望貧困戶
于是,當他收拾行囊離開三合村,那本承載著不舍與期冀的日記,如同飽含生命力的種子,悄然埋進了這片傾注過熱血的土地,也深深植入了女兒的心田。它承載的不僅是個人奮斗,更蘊含著對黨的富民政策的堅定信念與深情禮贊。
此枝·聲傳新章:古樹蔭里的青春回響
2025年7月16日,在磨溝村的千年古樹下,“推普+鄉村文化+理論宣講”的舞臺已然鋪就。西北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啟聲”志愿服務團的成員們,懷揣著用青春之聲服務鄉村、傳播真理的滿腔熱忱,精心組織著這場特別的聚會。聚光燈下,成員黃宇姝菡手捧父親那本已顯斑駁的扶貧工作日記。她的登場,不僅是為了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更是“啟聲”志愿服務團全體成員以青春之名,向父輩實干精神致敬、向時代使命進發的集體宣言。
當她以清晰、飽滿、浸潤著真摯情感的普通話,誦讀起父親于2016年離別平利三合村第一書記崗位前夕寫下的《再見,平利三合》時,空氣仿佛凝固。文稿中,父親筆下“初見的貧瘠荒蕪”與“離別時菌菇大棚林立、牛犢歡騰”的強烈對比,在她懇切的聲音演繹下,化為鄉村振興歷程最生動的史詩畫卷。“十年前汗水澆灌希望”的父輩艱辛,瞬間有了溫度與重量。而這份厚重的情感鋪墊,也為后續“啟聲”團成員們將黨的鄉村振興戰略、惠農富農政策,融入方言快板、情景講述、互動問答等生動形式進行的理論宣講,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和認知共鳴。
此刻,在磨溝村的古樹濃蔭里,黃宇姝菡的聲音,已非簡單的復述。它是一粒精神的火種,一次信仰的宣告。她站在這里,代表著“啟聲”團全體成員,代表著西北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子的精神面貌,代表著新時代青年用知識反哺鄉土、以文化賦能振興、用理論照亮前路的堅定步伐。父親用腳步丈量脫貧之路,她和她的同伴們正以標準的聲音架設溝通之橋、以青春的話語傳遞黨的好聲音——這是屬于新一代的振興序曲,在千年古樹的見證下嘹亮奏響。
賡續:青春接力的時代征程
磨溝村古樹下的推普實踐與理論宣講,是“啟聲”志愿服務團青春力量的精彩綻放。黃家父女的故事,為團隊的征程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動力,也指明了更廣闊的時代意義。
從傳承到開創,“啟聲”志愿服務團的青年們深刻體悟,鄉村振興是一場永不停歇、需要思想引領的接力賽。 黃淋書記代表的是上一代人“踏破鐵鞋”的實干擔當與“功成有我”的奉獻情懷;而今天,“啟聲”志愿服務團正以語言文字推廣為載體,架設文化傳播與產業振興的聲波橋梁,同時自覺擔當起“理論輕騎兵”的角色,將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般送入尋常百姓家,為鄉村振興夯實思想根基與語言根基。 變的是奮斗的維度與方式,不變的是那份融入血脈的鄉土深情、振興承諾,以及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定擁護與積極傳播。
聚星成河,照亮鄉野。此次平利推普宣講之行,是起點,更是號角。“啟聲”志愿服務團將以此為激勵,繼續當好鄉村文化的“傳聲筒”、理論政策的“宣講員”、振興活力的“播種機”,深化推普,創新宣講形式,并肩攜手將專業知識與黨的溫暖播撒在田間地頭,將青春熱情傾注于服務鄉親。
在平利的青山綠水間,他們用行動宣告:青年一代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是傳播真理、點亮鄉村未來的希望之光。從脫貧攻堅的堅實基業到鄉村振興的壯麗藍圖,一代代人的傾情奉獻與思想薪傳,如同古樹深扎的根脈,必將支撐起鄉村更加繁榮、自信、美好的明天。
(通訊員 杜煜明 王晨 黃宇姝菡)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