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那天刷到《戲臺》預售票房才137萬的消息,心都涼了半截。陳佩斯老師啊!七十一歲的人了,押上全部身家,連北京老房子都抵押出去了,就為了這部民國喜劇。
預售這點錢,寒酸得簡直像我上個月忘記關自動續費的會員賬單——根本不夠看!影院排片更是慘到只給5%,全塞在犄角旮旯的早場和午夜場,超市貨架最底層角落里的滯銷品待遇也不過如此了。
我本來想,這戲怕是要涼透了吧?誰會大清早爬起來看戲?結果現實啪啪打臉,打得比陳佩斯片場撞墻那一下還響!
后來才知道,這老爺子是真豁出去了。朋友朱時茂看不下去,掏了百萬救急。錢是到位了,命得自己拼。七十多歲的人,親自上陣撞墻、下跪,情緒到了真往墻上撞,那“砰砰”聲聽著都肉疼。
殺青那天他哭得像個迷路的孩子——坦白講,這種為戲瘋魔的勁兒,現在真不多見了。可市場多無情啊!預售一塌糊涂,檔期撞上商業大片,只能灰溜溜宣布改檔。他發視頻道歉時那眼神里的迷茫和失落,看得人心里發堵,一個老藝術家面對冰冷市場時的無力感,太戳心了。
誰能想到啊!真正的轉折點,不是砸錢營銷,而是一群“瘋了”的觀眾!
點映口碑悄悄發酵,評分從9.2蹭蹭漲到9.6。最絕的是,北京的戲迷自發搞起“搶救場”,專挑那些沒人要的早場票買,愣是把空蕩蕩的影廳填滿了!大學戲曲社團更絕,發起“帶爸媽看佩斯”活動。抖音上自來水安利的視頻,播放量嗖嗖破億。
最讓我目瞪口呆的是廣州那邊的事兒:一家影院凌晨場剛散,保潔阿姨正拖著地呢,呼啦一下被一群觀眾圍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問:“阿姨,明天最早一場幾點?”“現在能買票不?”當場掃碼搶票,人太多,硬生生把影院的售票系統給擠!癱!瘓!了!保潔阿姨擦著地嘟囔:“這幫人瘋了吧?半夜不睡覺搶票?”
這畫面比電影還戲劇!草根觀眾愣是用真金白銀和熱情,把一部“死刑”電影從懸崖邊拽了回來。點映加預售票房沖到4380萬,比最初翻了近300倍!這哪是逆襲?簡直是坐著火箭飛升!
不過啊,熱鬧背后也有點小尷尬。朱時茂看片時激動落淚,蔡明、梁天這些老友也猛夸。可不少年輕觀眾在評論區直撓頭:“笑點在哪?”“像在上戲曲課”“花幾十塊不是來聽京劇的…”坦白講,我第一反應也是“完了要撲街”,可一看數據,35歲以下觀眾確實只占不到兩成。熱淚與哈欠齊飛,這代溝真實存在。
但這恰恰是《戲臺》最打動我的地方。它沒刻意討好誰,就是陳佩斯憋了幾十年的“差勢喜劇”表達:軍閥把《霸王別姬》瞎改成“霸王別哥”,包子鋪伙計傻乎乎跟殺人不眨眼的軍閥稱兄道弟…你像開了上帝視角,看著他們在信息差里鬧騰,笑著笑著,品出了權力荒誕的苦澀。當最后真霸王登場,全場觀眾從爆笑到肅穆——那一刻,戲和人生,真分不清了。
這次經歷真是給我上了一課:
- 別光喊“支持老藝術家”,得真掏錢買票!你的電影票,就是最有力的投票。這次要不是觀眾自發“搶救”,《戲臺》可能真就無聲無息沉沒了。
- 給好作品一點耐心。別被頭兩天的冷清嚇跑,好口碑需要時間發酵,像好湯得慢慢煨。給它三天機會,或許有驚喜。
- 試試帶爸媽看場電影吧!說不定能撞進他們的青春記憶里,聊出點你從不知道的故事。兩代人的院線交集,有時比電影本身更珍貴。
說到底,陳佩斯賭上一切,觀眾用熱情接住了他。這故事讓我信了:真正的好東西,或許會暫時蒙塵,但人心這桿秤,終究不會讓真誠的努力徹底落空。下次看到冷門好片排片慘淡時,你會想起那個被購票觀眾堵在凌晨影院的、懵圈的保潔阿姨嗎?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觀眾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