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青年投身鄉村振興”的時代號召,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青禾耕夢”社會實踐團于7月4日前往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班村開展社會實踐。團隊成員深入田間地頭,以實地調研、入戶訪談等方式,沉浸式感受鄉村發展脈動,在躬身實踐中見證班村從傳統村落向治理示范村的蝶變歷程,旨在用青春行動踐行使命擔當,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
圖為村干部向隊員介紹產業成品 刁麥哲 供圖
初到班村,村干部便帶領我們來到了村委會參觀學習并一路向我們介紹班村的發展歷程。步入村委會,仰韶時期的農具次第映入團隊眼簾,村干部介紹,班村出土的系列農業生產文物,不僅見證了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演進,更為探究中原先民的生產生活圖景提供了珍貴實物佐證。班村深厚的歷史底蘊成為它的獨特優勢,未來班村準備大力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并計劃建設仰韶酒廠擴展收入途徑,將仰韶文化傳承下去的同時增加村民收入。談及班村的歷史,村干部帶領團隊來到了村史館,向我們介紹了由村兩委記錄的班村發展史《班村志》,厚厚一本書承載了班村厚重的歷史。團隊走在村委會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班村努力的足跡與欣欣向榮的景象。
聽完團支部的介紹,隊員們對班村的發展成就有所觸動,隨即與村干部開展了訪談進行交流學習。當團隊問及班村成為國家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的成功經驗時,村支部向我們分享了榮譽背后的實踐方法。班村通過創立紅白理事會為村民搭建了解決問題的平臺,讓村里大小事商量著辦,這種以協商民主破解治理難題的實踐,既尊重了村民的主體地位,又強化了集體行動的凝聚力,為各項事務的高效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彰顯了基層治理中民主協商與集體合力的協同效能。
圖為團隊采訪村干部 賈宇博 供圖
接下來的采訪,團隊圍繞班村特色產業和未來發展展開。村干部介紹到班村建設了食用菌,魚苗培育等特色產業,同時,聚焦民生痛點,將專為留守老人設立老年食堂,通過解決養老照料難題,解除外出務工青年的后顧之憂,既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又筑牢了社會穩定根基。團隊聽完班村發展模式后受益匪淺,這一實踐既彰顯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又實現了產業發展與民生保障的協同推進,為鄉村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
隨后,村干部帶領團隊來到魚苗培育現場,村干部介紹,該培育基地是村集體與農業企業合作的重點項目,其建成盤活了村內閑置水域資源,為村民提供多個固定就業崗位,帶動村集體實現可觀增收。實踐團成員仔細觀察魚苗生長狀態,詳細記錄這一特色產業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中的實踐路徑。
圖為團隊與村干部合影 薛昱鵬 供圖
此次班村之行,實踐團隊系統學習了當地以黨建為引領的鄉村治理模式和產業發展路徑,以及紅白理事會等基層民主協商機制的實踐經驗,深刻理解了鄉村振興中的協同邏輯。下一步,團隊將梳理總結班村的鮮活案例,結合專業知識形成實踐報告,為鄉村振興政策優化提供青年視角。同時,計劃通過校園宣講、成果展覽等形式傳播班村經驗,組織更多青年學子參與鄉村實踐,將所學轉化為服務基層的具體行動,以青春之力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通訊員 張琳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