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長影廠的前身東北電影公司成立,1955年更名為觀眾熟知的長春電影制片廠,電影廠成立初期創造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等等。
幾十年來,長影廠共拍攝了電影上千部,《英雄兒女》《上甘嶺》《平原游擊隊》《冰山上的來客》等等,通過這些優秀的電影作品,很多長影廠的演員被觀眾知曉。
時光荏苒,一晃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多位長影廠的演員已經悄然離世,記憶中還是他們熒幕上的樣子。
周調(48歲)
1908年出生在遼寧昌圖,自幼對表演感興趣,入行前在中學做教師,抗戰爆發后,周調進入偽滿映演員培訓班學習,成為最早的“滿映”學員,與浦克、方化、凌元,成為同學,三十年代末開始拍戲,成名較早。
年輕時的名氣和影響力超同時代的凌元和浦克。
他參與拍攝的電影作品有《新兒女英雄傳》《松花江上》《沙家店糧站》《六號門》《東游記》《迎春花》《白馬劍客》,等。
在《董存瑞》中演過王平,在《一貫害人道》中演過李仙鈞,《龍須溝》中演過車行掌柜,等等。
《董存瑞》劇照,周調(左)
人設亦正亦邪,戲路很廣,塑造了很多讓觀眾難以忘卻的角色。
抗戰勝利后,周調加入長影廠。
他的演員生涯很短暫,1956年1月19日時,病逝,年僅48歲。
沈大成(32歲)
“我們的王成,是毛主席的戰士,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的豪邁氣概,從哪里來?因為他對朝鮮人民無限的愛!”。
在老電影《董存瑞》中有一位歌唱“英雄贊歌”的演唱者,聲音洪亮,氣勢強盛,他就是沈大成,長影廠的演員。
沈大成,1938年出生在山西,24歲時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進入到長影廠,在《路考》中演過徐亮,在《三進山城》中演過郭城子,作品不多,1966年時,暫停了演藝事業。
國內特殊時期,沈大成擔任長影專案組的副組長,參與審查一些有問題的藝人、名人,因為同情一位被批斗的老演員,說了幾句同情的話,被扣上了“包庇右派分子”的帽子,一夜間,從“當權派”淪為“階下囚”,生活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中。
劇照
他被批斗,遭受巨大的身形折磨,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堪,眼神無光,吃盡了苦,后不堪受辱,跳樓結束了生命,年僅32歲,留下了妻子和年幼的兒子。
沈大成的妻子是女星盧桂蘭,比他名氣大,曾是長影廠力捧的花旦女星,倆人在長影廠時相識,他溫文爾雅,性格溫和善良,待人彬彬有禮,她活潑開朗,性格直爽,充滿熱情活力,倆人的性格互補,相互契合,在接觸的過程中產生感情。
她排練,他在臺下默默注視著,眼中充滿愛意和欣賞,長影廠的小路上,經常可以見到他們愛的身影。
60年代末,兩人結為夫妻,婚后育有一個兒子,湊成了幸福的一家三口。
然而沈大成的性格耿直,堅守原則和良知,見到不公的事,總是會挺身而出,最終害了自己,連累了妻兒。
在沈大成去世后,盧桂蘭獨自撫養兒子長大,在1977年后重返熒幕,八十年代中期,盧桂蘭遇見了演員丁笑宜,兩人組成了新的家庭。
侯健夫(42歲)
最早“滿映”電影公司的演員,1950年開始拍戲,早期在老電影中多出演龍套、配角,屬于臉熟名字不熟的演員。
《民主青年進行曲》中演過周擎天,《呂梁英雄》中演過民兵,《走向新中國》中演過朱長發,《新兒女英雄傳》中演過敵軍官,《龍須溝》中演過匪軍官,《怒海輕騎》中演過敵司令,《古剎鐘聲》中演過匪首,等等。
從藝十幾年,接拍了30余部影片,以反派人物出彩。
1962年時,侯健夫不幸遭遇車禍去世,年僅42歲。
劇照
劉增慶(52歲)
昔日長影廠最帥氣的英俊小生之一,1933年出生在遼寧大連,入行前做過物理老師,22歲時進入長影廠,年輕時眉清目秀,銀幕形象非常迷人。
1955年劉增慶出演的第一部影片《神秘的伴侶》上映,引起轟動,鏡頭中的他和王曉棠出演一對熒幕情侶,兩人都是第一次面對鏡頭,配合默契,表現自然,俊男靚女的組合,深受觀眾的喜愛。
隨著電影的熱映,倆人獲得了“銀幕最佳情侶”的贊譽,劉增慶開始走紅。
此后片約不斷,相繼接拍了《我們村里的年輕人》《萬木春》《十級浪》《虎穴追蹤》《云霧山中》《青春的腳步》等影片,幾乎包攬了長影廠影片中所有“帥氣”的人物角色。
在五六十年代,紅極一時。
到了60年代中期,國內特使時期到來時,劉增慶暫停了演藝事業。
此后他被迫轉型,為了生計當過工人,站過柜臺,過得很不好,70年代末,全國文藝復興,劉增慶為了照顧患病的妻子,回到了家鄉大連,進入話劇團當演員,很少出現在熒幕上。
1985年再次看到劉增慶的新聞,因家中煤氣泄漏中毒去世,終年52歲。
程晨(51歲)
老電影中的“銀幕母親專業戶”,1919年出生在北京,家世顯赫,祖輩是貴族出身,從小受教育,喜歡看京劇,舞臺上的燈光、表演迷住了她,讓她從小有了當演員的夢想。
劇照
16歲后,程晨加入中國旅行劇團,開始登上舞臺,因長相不夠出眾,只能接演一些配角。
1951年時,程晨的命運發生了轉變,這一年她加入了長影廠,事業有了新的發展,此后接拍了多部熱映影片,《媽媽我要出嫁》《姊姊妹妹站起來》《怒海輕騎》《鴻雁》《金玉姬》《紅梅花開》《大家庭主婦》等等。
在《云霧山中》出演的李奶奶,《冬梅》中演的鄉村老嫗,給觀眾留下很深印象。
《云霧山中》劇照
她的一生坎坷,仿佛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遭罪的,把所有女人的苦,都吃了一遍。
婚姻不順,她的丈夫是演員譚文,媒體用“現代陳世美”來形容,長得帥,有才華,倆人在拍戲時相識,程晨迷戀他的外表和才華,婚后的最初是幸福的,程晨接連生下四個孩子,放棄了事業,甘愿相夫教子。
然而柴米油鹽的平淡,貧困的生活讓丈夫感到厭倦,他喜歡上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千金小姐,狠心拋下了程晨和四個孩子,跟著富家女去了臺灣,此后杳無音信。
為了養活四個孩子,程晨復出,但微薄的收入很難度日,四個孩子經常挨餓,不得已之下,程晨忍痛將兩個最小的孩子送進了育嬰堂,
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了她,兩個孩子相繼夭折,孩子的離世對她打擊很大。
還有一兒一女,她原本想憑自己努力把孩子養大,但現實擊毀了她,兩個孩子餓的皮包骨,無奈她忍痛把兒子賣了出去,希望兒子能跟個好人家,有口飽飯吃。
劇照
后來,她帶著女兒嫁給了劇團的一位男演員,生活慢慢地變得好起來。
可到了1966年,國內特殊時期到來時,她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東流,因出身的問題,她被批斗,審查,曾經的同事、親人、朋友,都遠離她。
舞臺上她演繹過各種人生,此刻她卻無能為力,不知怎么面對自己的人生。
精神的煎熬,輿論的壓力,壓垮了她的身體,因肝癌病逝,終年51歲。
王健華(52歲)
長影廠的老旦演員,1924年出生于河北,15歲參軍,1950年調入長影廠在人事當干部,1953年開始拍戲,此時的她29歲,熒幕首秀演的是一位大媽。
此后人設固定,參演的影視作品有《夏天的故事》《紅孩子》《五朵金花》《患難之交》《黎明的河邊》《土地》等,演藝生涯22年,共出演了30多部影片。
在《三進山城》中的田大娘以及《我們村里的年輕人》中的孔大媽,給觀眾留下很深印象。
銀幕上塑造了多個母親形象,有“母親專業戶”之稱,曾與凌元、李健、陳立中等老旦演員齊名,紅極一時。
特殊年代到來時,王健華被迫離開舞臺,在1969年時插隊到農村接受勞動改造,三年后回到長影廠,之后又接拍了《艷陽天》《創業》等影片。
1976年時,王健華因癌癥病逝,終年52歲。
劇照
馬世達(61歲)
長影廠的綠葉演員,年輕時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人設以正面的工、農、兵人物為主,就外形條件來說,是同期進入長影廠演員中較為出色的一位,五官硬朗,符合了那個年代觀眾的審美。
遺憾的是星運差一些。
接演了《平原游擊隊》《戰火中的青春》《保密局的槍神》《換了人間》《國慶十點鐘》等熱映的老電影,戲紅人不紅,一方面是因為他所出演的角色,特點不鮮明,風頭都被主角掩蓋,另一方面他為人低調,性格內向,不爭不搶,很少被觀眾注意。
七十年代末后,馬世達轉型成為導演。
1991年時,馬世達在長春病逝,享年61歲。
宮喜斌(66歲)
國家一級演員,長影廠“六大小生”之一,在八十年代紅極一時,他是哈爾濱人,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軍人,19歲念書時被長影廠演員劇團選中,得知進演員劇團可以拿工資時,宮喜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規劃。
1974年,宮喜斌登上熒幕,首部電影《創業》中出演一位青年工人,憑借這部電影嶄露頭角。
此后相繼接拍了《吉鴻昌》《長空雄鷹》《白蓮花》《關東大俠》《自豪吧,母親》《希望》《瑤山春》等影視作品,成為八十年代最紅的男演員之一。
《吉鴻昌》劇照
事業上功成名就后,宮喜斌遇到了一個女孩張百爽,同樣是演員,比他小兩歲,兩人在拍攝電影《自豪吧,母親》時產生了感情,1979年在長影廠領導的主持下,宮喜斌參加了集體婚禮,娶了女星張百爽。
劇照
婚后兩人育有一個兒子。
90年代中期后,宮喜斌走上長影廠領導的位置,擔任演員劇團團長,之后精力放在了管理上,很少拍戲。
晚年后的宮喜斌,身患重病,只得回家休養,妻子陪伴在他身邊,照顧他,彌留之際,宮喜斌備受病痛的折磨。
2019年11月18日,宮喜斌不幸病逝,終年66歲。
盧敏(43歲)
北京電影學院的高材生,上學期間就參演了電影《上饒集中營》,影片中出演被俘的女戰士施珍,面對著敵人的毒打不低頭,鏡頭中英姿颯爽,給觀眾留下很深印象。
畢業后,盧敏進入北影演員劇團擔任演員,1954年時調入長影廠。
接演的影視作品有,《沒有完成的喜劇》《滿意不滿意》《升官圖》《爐火正好》等,作品不多,結婚生子后,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他的丈夫是劉世龍,觀眾們很熟悉的一位老演員,在《英雄兒女》中演過王成,《劉三姐》中演過阿牛哥。
兩人是在拍攝話劇《趙小蘭》時假扮一對夫妻,感情延伸到了戲外,婚后育有一個兒子。
兒子出生后,盧敏很少接戲,丈夫劉世龍在外拍戲賺錢,她照顧兒子,隨著劉世龍的走紅,工作越來越忙,一年下來很少交流。
夫妻感情慢慢變淡,她發現,和丈夫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1962年,盧敏向劉世龍提出離婚,之后把兒子留給了劉世龍。
為了不再見到劉世龍,1963年,盧敏離開了長影廠
國內特殊時期到來時,盧敏被批斗,受了很多苦,加上身邊沒有親人,兒子跟了父親,一件件事積累起來壓垮了她的精神,在1976年時選擇自殺,年僅43歲。
在盧敏去世的這一年,她和劉世龍的兒子劉小龍發生車禍,事故造成劉小龍脊柱受傷嚴重,造成癱瘓,再也站不起來,1990年時劉小龍去世,年僅36歲。
于福來(45歲)
1938年出生在遼寧省新民縣,1962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長影演員劇團,影片中多擔任重要角色。
代表作有《車輪滾滾》《風云島》《南海的早晨》《艷陽天》等。
80年代后,轉型幕后開始做導演。
1983年時,于福來去世,終年45歲。
李亞林(57歲)
新中國22大影星之一,1931年出生在遼寧安東,自小家境優渥,父母都是當官的,1953年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后分配到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當演員,一年后調入長影廠,影片中以出演反派人物出彩。
代表作有《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神秘的伴侶》《烽火列車》《柳暗花明》等。
在《虎穴追蹤》中出演的反派馮振輝,心狠手辣,詭計多端,給觀眾留下很深印象。
1966年國內特殊時期到來時,李亞林因出身的問題被剝奪了拍戲的權利,他被批斗,審查,關牛棚、掃大街,交代問題,吃了很多苦。
劇照
直到1972年,李亞林才重回長影廠拍戲。
1976年,李亞林的名譽得到恢復,80年代后,李亞林轉型做導演,執導了《井》《為什么是我》《最后一百天》等電影電視。
1988年4月14日,李亞林在成都因腦癌病逝,終年57歲,他結過一次婚,妻子是女星賀小書,兩人育有三個女兒。
張巨光(39歲)
1929年出生在遼寧沈陽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的父親是教育家張德純,自幼聰慧伶俐,被父親培養,上學期間就參加了學校的宣傳隊,頻繁穿梭于各類活動演出中,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
1947年張巨光考入了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音樂,后因昂貴的學費退學。
1948年進入長春東北大學,重啟學習之旅,畢業后進入長影廠,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電影工作者。
初當演員,主要接到的戲份不多的憑借,大的龍套,《豐收》《保衛勝利的果實》《葡萄熟了的時候》等。
直到1953年時,參演了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嶄露頭角。
此后片約不斷,逐漸被長影廠重視,相繼接拍了《上甘嶺》中的參謀長,《戰火中的青春》中的醫生,《平原游擊隊》中的老勤爺,《甲午風云》中的老夫子,《鐵道衛士》中的公安處長,《地下尖兵》中的宋欣,《三進山城》中的郭中年,等等。
多是配角,在《劉三姐》中出演的老漁夫阿牛爹,給觀眾留下很深印象。
張巨光的妻子是韓云芝,兩人婚后育有一個女兒,在女兒6歲時,家中發生了巨變。
一場運動的到來,很多老藝術家被打倒,張巨光亦是未能幸免,他被批斗,審查,逼他交代出身問題,遭受到了精神和身體上的折磨。
1968年8月24日下午,遭受了一天批斗的張巨光,精神恍惚,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輛電車撞倒,再也沒有醒過來,去世時僅39歲。
劇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