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葡萄生長的關鍵時期,連日來,沙雅縣各鄉鎮(管委會)的果農們正搶抓農時,精心開展葡萄田間管理工作,為今年的葡萄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葡萄田里,技術人員手指向藤蔓,為農戶講解管理要點。
7月21日,記者走進沙雅縣古勒巴格鎮扶農林果業技術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葡萄園內,果農們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搶抓農時開展葡萄幼樹管護,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有序的勞作景象,為穩產增收筑牢根基。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的扶農林果業技術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董立康說:“目前我們對葡萄園區進行修剪、打藥、沖肥、澆水、鏟草等工作,我們通過科學管理,將為切實提高葡萄品質。我們嚴格規范葡萄種植技術,引導種植戶嚴格按照無公害的標準化葡萄園區栽培模式種植,積極拉運農家肥,加強田間管理,為明年葡萄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技術人員專注查看生長狀況。
值得關注的是,基地內的葡萄幼樹均于今年3月完成種植,目前正處于精心培育的初期生長階段。為豐富產品結構、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基地共引進種植了7個優質葡萄品種,這些品種涵蓋了不同口感、色澤與成熟周期,為后續的豐產豐收和市場供應奠定了堅實基礎。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色日克蘇蓋提村村委會委員居麥·艾海提說:“我們合作社今年3月集中種植了葡萄共引入7個品種,在運營模式上,我們采用‘農民+合作社’的緊密合作機制,由合作社統一組織種植,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對接,年底將根據經營效益實行分紅。”
葡萄園里,成排的葡萄藤枝葉繁茂,長勢格外喜人 。
近年來,沙雅縣各鄉鎮(管委會)以特色種植為抓手,在深耕田間精細化管理的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發展鄉村旅游、采摘體驗多元業態,構建起“種植+休閑文旅”的鄉村經濟新生態。特色種植不僅成為農戶家門口的“搖錢樹”,更通過“農業+休閑”的融合發展,盤活了鄉村閑置資源,帶動村容村貌提升,成為推動產業興旺、激活鄉村活力的重要引擎。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黨委副書記、宣傳委員張志軍說:“下一步,我們將以特色葡萄種植為支點,還將以特色種植為紐帶,串聯鄉村旅游、采摘體驗等業態,打造‘種植+休閑’的鄉村經濟新模式,讓特色種植成為農戶增收的搖錢樹。”(沙雅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記者 祖麗皮耶 實習記者 古麗則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