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 年,張旭東出生在普通人家。他從小愛讀部隊故事書,心里早早埋下從軍種子。18 歲那年,他如愿穿上軍裝,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新兵連里,張旭東總比別人多練一小時。別人練刺殺用木槍,他偷偷綁上沙袋;夜間緊急集合,他總第一個打好背包。班長常說:“這小子眼里有股狠勁,能成大事。”
從基層到 39 集團軍軍長,張旭東用了三十年。他管部隊有個原則:“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一次突發拉動演練,某裝甲團十分鐘完成全員全裝集結,比以往快一倍 —— 這是他盯著練了半年的成果。
2015 年深秋,張旭東應老戰友邀請,去酒店參加聚會。包廂里,三十多個老兵圍坐,有人翻出泛黃的合影,有人聊起當年在貓耳洞啃壓縮餅干的日子,笑聲混著酒香,暖融融的。
酒過三巡,張旭東發現斜對面的老李頻頻走神。老李是他新兵連的班長,當年總把饅頭省給他。張旭東悄悄問旁邊戰友:“老李咋了?” 戰友壓低聲音:“他家村子拆遷,被地痞纏上了,聽說還被打了。”
正說著,包廂門 “砰” 地被踹開。五個紋身壯漢闖進來,為首的光頭指著老李罵:“姓劉的,躲這兒就沒事了?欠的‘規矩錢’該還了!”
老兵們瞬間起身。有人攥緊拳頭,有人摸向桌邊的酒瓶 —— 這些人當年在邊境線上跟敵人拼過命,哪容得下這般撒野?
“都坐下!” 張旭東按住身邊戰友的肩膀,起身看向光頭:“有話好好說,動手動腳像什么樣子?”
光頭上下打量他,嗤笑一聲:“你算什么東西?也配管老子的事?” 他突然從懷里掏出匕首,寒光晃得人眼暈,“信不信我讓你血濺當場?”
包廂里的空氣瞬間凝固。老兵們當過兵,可多年沒摸過槍,看著明晃晃的刀子,動作頓了下。
張旭東卻沒退。他盯著光頭,聲音不高卻字字有力:“你過來試試!”
這話像塊石頭砸進水里。光頭愣了愣,隨即惱羞成怒,舉著匕首就沖過來。
說時遲那時快,張旭東側身躲過,左手扣住光頭手腕,右手順勢往下一壓。只聽 “哐當” 一聲,匕首掉在地上。他膝蓋一頂,光頭 “哎喲” 一聲跪了下去,被死死按在地上。
其他四個壯漢見狀,嗷嗷叫著撲上來。老兵們如夢初醒 —— 當年在戰場上,五個人還不夠一個班收拾的!有人抄起板凳,有人張開雙臂攔,沒半分鐘就把人全摁住了。
“報警。” 張旭東松開手,掏出手機。光頭趴在地上,看清他肩上的軍銜,突然哆嗦起來:“軍、軍長?”
張旭東沒理他,給轄區派出所打了電話。民警趕來時,看著滿地哀嚎的壯漢和一屋子腰桿筆直的老兵,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第二天一早,張旭東回到軍區,先寫了份檢討。他在檢討里說:“公共場合動武,雖事出有因,但有失穩妥。”
接著,他又寫了份報告,附了民警的案情通報 —— 那伙人涉嫌敲詐勒索十多起。他在報告里建議:“部隊可與地方聯動,幫老兵解決實際困難。”
不久后,39 集團軍里多了條新規矩:老兵遇到難處,可向原部隊求助。張旭東常對戰士們說:“軍裝脫了,兵魂不能丟。”
他還提了個口號:“來時一塊鐵,走時一塊鋼。” 這話后來成了 39 集團軍的座右銘。
那年冬天,老李帶著家鄉特產找到軍區。他緊緊攥著張旭東的手:“拆遷款拿到了,地痞也被抓了。鄉親們讓我給你磕個頭。”
張旭東扶住他:“該謝的是你自己。當年你教我‘不惹事,也別怕事’,我沒忘。”
后來有人問張旭東:“當時就不怕被捅著?”
他指著窗外的訓練場:“在靶場練瞄準,得先穩住自己。對付這種人,你退一步,他就敢進一步。”
“再說,” 他笑了笑,“我身后是三十多個老兵,是整個 39 集團軍,是咱解放軍的魂。”
如今,張旭東雖然退休了,但 39 集團軍中還流傳著他的故事。新兵入伍第一課,班長總會講起那個深秋的下午 —— 軍長那句 “你過來試試”,不是逞能,是軍人刻在骨子里的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