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時間里,總參謀部一直是組織指揮全國武裝力量軍事行動的最高軍事領導機關。
所以總參謀長人選基本都是擁有豐富作戰經驗、擅長軍事作戰指揮的將領擔任,比如張萬年、傅全有、梁光烈等將軍,在任總長之前,都在各級部隊擔任過軍長、大軍區司令員等軍事主官。
然而,有一位總參謀長比較特殊,從沒擔任過師、軍、大軍區的軍事主官,卻能當上總參謀長,他便是遲浩田將軍。
遲浩田15歲參加革命時,正值抗日戰爭末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解放戰爭中,從戰士一步步升任27軍的基層軍官,還被華東軍區授予華東三級人民英雄”稱號。
我軍首次大授銜時,遲浩田以南京軍區27軍79師235團政治處主任的身份被授予了開國少校軍銜,時年26歲,屬于27軍所授予的39名少校中最年輕的一位。而在遲浩田之后擔任總長的張萬年比遲浩田大一歲、傅全有比遲浩田小一歲,彼時都被授予的是開國大尉軍銜。
由于遲浩田在百萬大裁軍時期,從總參副總長兼總參政治部主任的崗位上空降到濟南軍區當政委,使得他成為我軍第一位升任大軍區主官的開國少校,另一人是1992年11月擔任南京軍區政委的劉安元,也是開國少校,在1955年20799名開國少校中能有如此地位的僅他們兩位。
不過,劉安元雖然作為大軍區級主官,但并沒有晉升到上將,只是中將銜,而遲浩田卸任濟南軍區政委后,開創了濟南軍區主官直升總參謀長的先例,并且榮升為上將銜,是我軍唯一當過大軍區主官還能升上將的開國少校。
遲浩田主政總參長達5年時間,然后才交棒給大一歲的張萬年,值得注意的是,張萬年是從濟南軍區司令員的崗位上直升的總參謀長,同時也是繼遲浩田之后第二位由濟南軍區主官直升總長的將官。
相比梁光烈擔任總長時,麾下有隗福臨、錢樹根、葛振峰等至少9位副總長當副手,而在遲浩田當總長時,卻只有4位將官給他當副手,分別是韓懷智中將、何其宗中將、徐惠滋上將、徐信上將。
而且遲浩田將軍麾下的這四位副總長,各有特點。
首先是徐信將軍,自1982年從總參謀長助理的崗位升任副總長后,任職了長達10年時間,和遲浩田總長一起卸任。
而且,在徐信擔任副總長的3年后,另外的韓懷智、何其宗、徐惠滋也都相繼升任副總長,但只有徐信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被授予了上將銜,和他的頂頭上司遲浩田一起,成為17位首授上將的將官之一,同時還是唯一獲授上將的副職。
其次是韓懷智將軍,也是從總參謀長助理的崗位升任的副總長,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等諸多戰事。
尤其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作為“鐵軍”任職時間最長的軍長,韓懷智率領54軍狠揍了越軍部隊,而此時他的兒子,身為54軍162師炮兵團政治處保衛股長的韓東軍也上前線參加了戰斗,真可謂是上陣父子兵,后來韓東軍也被授予了將官銜,成為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唯一的父子將軍。
再次是徐惠滋將軍,從39軍軍長的崗位晉升為副總參謀長,和徐信將軍一樣,擔任副總長長達10年之久,但他并沒有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被授予上將,而是中將。
鑒于徐惠滋將軍在卸任副總長后,還能繼續升任大軍區級的軍科院院長,然后才被授予的上將銜。
最后是何其宗將軍,他是遲浩田總長的4位副手中最年輕的一位,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亦或抗美援朝等革命戰斗,但他參加過對印自衛反擊戰和對越自衛反擊戰,最終在百萬大裁軍時從14軍軍長的崗位直升為副總參謀長,彼時他才42歲,成為最年輕的副總長。
不過,何其宗所任的副總長并非是像徐信副總長那樣是大軍區級,也沒有被授予上將,而是在1988年被授予少將銜,2年后才晉升的中將。何其宗當了7年副總長后,又空降到南京軍區擔任副司令員,所以何其宗是遲浩田總長麾下的四位副手中,唯一的副大軍區級副總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