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汽車穿梭于城市樓宇間,帶著人們暢通無阻的奔赴目的地,這種場景只出現于科幻電影中,就像在《第五元素》中,2097年的紐約城,女主角米拉·喬沃維奇從車窗探出身子,俯視著腳下螞蟻般的車流……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在不遠的將來,這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給我們的交通出行,帶來全新體驗,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
編輯:張濤
在今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首次將“超前開展飛行汽車等新業態標準化需求研究”列為戰略核心任務,明確要求構建覆蓋空域協同、適航認證、地面-空中融合交通規則的標準化體系。這一舉措標志著我國汽車產業正式將低空經濟納入頂層戰略布局,在全球技術規則爭奪戰中邁出關鍵一步。文件同步部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綠色低碳等五大領域23項標準創新工程,推動“汽車+低空”雙賽道協同進化。針對飛行汽車這一融合航空與汽車技術的顛覆性領域,工信部提出“超前布局、全鏈覆蓋”的標準化思路,這一布局與全球車企“搶灘”低空經濟的趨勢高度契合。
而在近日,小鵬匯天宣布完成2.5億美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將用于確保小鵬匯天飛行汽車研發、規模量產和商業化進程的順利實現。
· 從“小鵬展翅”到車企們的新航線
3月28日,中國民航局向合肥合翼航空發放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證),億航EH216-S的eVTOL飛行器,讓新能源“空中出租車”走進現實。當然,飛行汽車與飛行器,概念上來講不應歸為一類,但二者間又有著千絲萬縷的交集,飛行汽車要做到“能跑能飛”,而eVTOL專注空中,飛行汽車需要同時滿足汽車碰撞標準和航空適航規范,而eVTOL則簡單得多,只需專注空中場景。但可以確定的是,從續航到智駕再到快充,飛行汽車也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空中延伸”。
將目光轉回小鵬,小鵬匯天是小鵬汽車的生態企業,其以“全球領先的低空產品創造者”為愿景,以“讓飛行更自由”為使命,通過核心技術的自研革新與運用,致力于為用戶打造安全、智能的飛行汽車等低空出行產品,逐步解決個人飛行、空中通勤、公共服務等需求,推進低空出行方式變革。從目前已經披露的金額來看,小鵬匯天累計融資超過7.5億美元(約53.75億人民幣)。在資本的加持下,小鵬汽車已完成飛行汽車布局,并實現飛行汽車的三電、復合材料、飛控導航、空中智駕四大核心技術全棧自研,當前,小鵬匯天已啟動“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量產計劃,據品牌透露,首款"陸地航母"分體式飛行汽車一經亮相,訂單量已逼近5000份,預計2026年上半年實現量產交付。
近年來,多家車企將目光鎖定于飛行汽車的研究上。廣汽集團宣布2027年推出飛行汽車城市運營示范項目,其旗下廣汽高域量產型GOVY AirCab已正式發布并公布預定價格不超過168萬元人民幣,2026年底開啟交付;吉利旗下沃飛長空AE200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進入適航審定階段;深藍汽車CEO鄧承浩早前透露,長安汽車將在2025年年底啟動新一代飛行汽車試飛;而中國一汽的飛行汽車總部項目日前正式落戶深圳大鵬,紅旗天輦1號飛行汽車計劃于年內首飛。
· 技術挑戰仍為關鍵
飛行汽車產業鏈已形成“上游核心部件-中游整機制造-下游應用場景”的完整生態。動力方面,電池能量密度成為競爭焦點。寧德時代凝聚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孚能科技軟包電池已實現285Wh/kg能量密度,支撐250公里續航。材料方面,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比例超70%,中復神鷹、吉林化纖等企業實現T800級碳纖維規模化生產,機身重量降低40%的同時,抗扭剛度提升3倍。飛控系統方面,邊界智控、創衡控制等民營企業突破多模態切換算法,實現垂直起降與水平巡航的毫秒級切換,冗余設計確保單系統故障仍可安全降落。
目前飛行汽車面臨的挑戰依然不少,比如續航焦慮,當前主流機型續航150-300公里,難以滿足城際通勤需求,固態電池量產成關鍵;噪音控制:多旋翼機型起飛噪音達75分貝,接近直升機水平;飛行汽車還需滿足航規級安全標準,尤其在復雜氣象和高密度飛行環境下的自主避障技術尚未成熟。全球僅EH216-S、Joby S4等5款機型獲型號合格證,認證周期平均3.5年。
· 政策護航 布局場景化應用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提到:研究城市低空航路劃設標準、空管系統與自動駕駛車輛的實時數據交互協議,解決飛行汽車與無人機、直升機等空域沖突問題;制定動力系統冗余度、電池熱失控防護、結構抗墜撞等30余項強制性技術指標,填補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適航標準空白;建立地面-空中混合交通信號系統標準,規范飛行汽車起降點選址、充電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規范。
早前,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中國民航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計劃2027年實現城市空運、空中物流、應急救援,2030年打造出一個萬億級市場。目前,深圳、廣州等地已出臺低空經濟專項法規,推動起降點、航線規劃等基礎設施建設。
飛行汽車的場景化運用,將決定其在功能性和實際操作上的可行性,飛行汽車場景化運用將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實踐,2025-2028年:示范運營階段,重點推進載物eVTOL和特定場景(如醫療救援、邊境巡邏)的應用;2035年前后:進入規模化商用,低空交通網絡與地面系統初步融合,形成分層立體交通體系,并且將優先在交通擁堵嚴重的一線城市和地形復雜地區(如山區、河網)布局低空交通網絡,逐步推廣至全國。未來,飛行汽車可用于城市空中交通、高端商務出行、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和旅游觀光等多個領域,為城市交通和物流行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 全球飛行汽車市場 中國已搶占先機
據預測,全球低空交通市場規模將在未來幾十年內迅速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場,將占據顯著份額。預計到2050年,全球投入商業運營的eVTOL數量將達16萬架,市場規模將達到9萬億美元。中國市場方面,到2030年將誕生超100家飛行汽車企業,市場規模或突破萬億元。全球范圍內,飛行汽車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戰場。美國FAA《先進空中交通(AAM)運行概念》已進入試點實施階段,歐盟《垂直起降航空器(VTOL)適航框架》明確2026年實現商業化運營,日本JAXA啟動“飛行汽車國家項目”并計劃2025年大阪世博會首秀。我國此時加速標準化布局,被視為對標國際、爭奪規則主導權的戰略反擊。
飛行汽車標準體系將直接影響203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格局。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40年全球UAM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占比或超30%。
7月16日,時的科技宣布,其與阿聯酋企業Autocraft簽署采購協議,訂單金額10億美元。據悉,Autocraft采購350架E20 eVTOL,與時的科技攜手推進E20 eVTOL在中東及北非地區低空旅游、空中出行等多元場景的商業化落地,共同加速低空出行新模式的規模化部署與運營。據了解,E20是時的科技自主研發的旗艦型號,采用傾轉旋翼構型,兼具垂直起降能力與高效巡航性能,設計最大航程達200公里、巡航速度達每小時260公里,最快時速320公里;面向城際和城內出行場景,在安全性、經濟性、適應性方面具備顯著優勢。
低空經濟的爆發前夜已經到來,萬億級的市場藍海正等待著各方參與者去探索和開拓。在這場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領域中,誰能率先突破技術瓶頸,實現商業化落地,誰就能在這場“空中特斯拉”的爭奪戰中占據先機。
(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