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驕陽似火,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三伏天”已然來臨。這一時期,正是中醫“冬病夏治”理論的核心實踐階段。該療法源自古籍《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核心在于利用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的時機,對人體進行調理干預,旨在預防和減輕那些在寒冷冬季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
“冬病夏治”理論核心在于利用三伏天自然界與人體陽氣最盛的時機,干預冬季易發慢性疾病。中醫認為,此類“冬病”多因陽氣不足,致寒、濕、痰、瘀等陰邪內伏;冬季人體陽氣內斂,難以驅散深伏之邪。而三伏天具備三大優勢:其一,自然陽氣鼎盛,為人體補充、調動陽氣提供外部助力;其二,高溫致腠理開泄,氣血運行加速、代謝旺盛,促進藥物吸收并利于病邪外排;其三,雙重陽氣“蒸騰”下,內伏陰邪更易被溫化、瓦解。通過此期調理,可有效預防冬季疾病復發,體現中醫“治未病”的科學智慧。
基于上述原理,“冬病夏治”尤其適用于兩類常見冬季易發疾病:咽喉部疾病(如慢性咽炎、反復扁桃體炎、過敏性咽癢咳嗽)和某些類型的頭痛(如血管神經性頭痛、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及部分由頸椎病或受寒引發的頭痛)。這些疾病在寒冷季節常因外界刺激或體質因素而誘發或加重。
對于咽喉部疾病,中醫辨證多認為其遷延難愈與以下因素相關:一是肺脾氣虛,衛外不固,即正氣不足導致咽喉這一門戶失于防御;二是虛陽浮越,上熱下寒,意指腎陽虧虛于下,導致虛火上炎熏灼咽喉;三是寒痰瘀阻,氣血不暢,即寒邪凝滯與痰瘀互結,阻滯咽喉部的脈絡氣血運行。三伏天干預此類疾病具有顯著優勢:溫陽固本強根基—— 借助天時之利,通過溫補肺、脾、腎之陽氣,從根本上增強機體抵抗力和改善“易感體質”,減少秋冬復發;溫通經絡散寒瘀—— 利用溫熱療法和藥物(如艾灸、穴位貼敷)作用于頸項部穴位(如大椎、天突、肺俞),直接溫散沉積于咽喉的寒邪、痰瘀,暢通局部氣血,改善微循環和腺體分泌功能;引火歸元平虛熱—— 對于虛火上炎型咽痛,可在溫補腎陽的基礎上,引導上浮的虛火下歸于命門,從而平息上焦的虛熱癥狀。
華森制藥甘桔冰梅片是治療嗓音咽喉疾病的常用藥,由桔梗、薄荷、射干、青果、冰片、蟬蛻、烏梅、甘草共八味藥物組方而成。甘草、桔梗經典組合,具有清熱解毒、清喉利咽、祛痰止咳等多種作用,尤其適用于以咽痛、咽干、聲音嘶啞為主要特征的咽喉炎癥。薄荷、射干、冰片可抗炎抑菌、抗病毒、消腫止痛,且冰片可促進藥物吸收,使甘桔冰梅片更快、更好地發揮功效,快速緩解咽干、咽痛、聲音嘶啞等癥狀。該藥已在臨床一線廣泛應用多年,得到臨床專家與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對于頭痛(尤以遇冷加重、纏綿反復者為代表),中醫常辨為“風寒阻絡、寒凝血瘀、清陽不升”所致。三伏天的治療能直擊要害:散寒通絡止痛—— 利用充沛的陽熱之氣,結合艾灸、熱敷、溫針或溫性藥物外敷(如川芎、白芷、細辛)于頭頸部,強力驅散盤踞經絡的風寒之邪,溫通血脈,有效緩解因寒凝氣滯、血行不暢引發的疼痛;振奮陽氣升清陽—— 通過溫補督脈(總督一身陽氣)及相關穴位(如百會、風池、太陽),提升清陽之氣的上升動力,改善腦部氣血供應,緩解頭暈、頭重、昏蒙不清等癥狀;調和氣血防復發—— 從整體上調理氣血陰陽平衡,改善體質基礎,從而降低頭痛在寒冷季節的發作頻率和強度。
華森制藥都梁軟膠囊源自千年古方——宋朝《百一選方》中治療頭痛的經典名方“都梁丸”,由川芎、白芷兩味藥食同源的藥材組成,具有祛風散寒、疏通升散、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緩解因寒邪所致的血管痙攣和神經緊張,從而減輕偏頭痛的癥狀。再者藥物成分明確、藥理作用清晰,白芷、川芎是治療頭痛最經典的兩味藥,尤其是白芷在解熱、抗炎、鎮痛方面療效顯著;川芎性善疏通升散,引藥力上行頭面,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兩者結合能多環節控制頭痛發作,臨床療效顯著。對于慢性偏頭痛、慢性緊張型頭痛等患者,在夏季服用都梁軟膠囊,能夠借助自然界的陽氣,更好地發揮藥效,促進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癥狀,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住三伏天這一自然界陽氣鼎盛的黃金窗口期,運用“冬病夏治”的傳統智慧,針對性地調理易在冬季發作的咽喉與頭部疾病,驅散內伏寒邪,培補人體正氣,正是為秋冬季節構筑一道更為堅固的健康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