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北京市密云區人大常委會任命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副州長陳生財為密云區副區長,引發關注。
陳生財此前擔任玉樹州副州長,此次跨省掛職后轉任密云區副區長,表面上看似乎是“降級使用”,但背后卻體現了我國干部交流任職的深層次邏輯。
按照常規理解,副州長屬于地級市(州)的副職,行政級別為副廳級;而市轄區的副區長通常是副局級。因此,從副州長到副區長,確實給人一種“降級”任用的印象,可實際上,這一調動涉及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一方面,陳生財所任職的副區長是在密云區,而密云區屬于直轄市北京的市轄區,作為省級行政區劃的市轄區,相比普通地級市的市轄區級別要更高,前者屬于正廳級架構,副區長一般為副局級(即副廳級)。
另一方面,陳生財原先所任職的副州長是在玉樹州,這是青海下轄的地級州,副州長就是副廳級。
所以,陳生財從青海省玉樹州副州長(副廳級)到北京市密云區副區長(副局級),級別并未明顯下降,則是屬于平級調動。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陳生財跨省份調任密云區副區長,并非是平常那種干部流動任職,而是帶有指令性,即“掛職”。
這就說明了陳生財此番轉任副區長,具有“過渡性”特征。
通過陳生財的過往的任職履歷來看,他是2024年6月才出任的玉樹州副州長,不到一年時間就掛職北京密云區,很可能是組織安排的短期鍛煉。
對于掛職干部,我國有明確的定義,就是機關根據培養鍛煉公務員的需要,有計劃地選派公務員在一定時間內到上級、下級或其他地區機關以及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擔任一定職務,經受鍛煉,豐富經驗,增長才干。
有一點需要注意,掛職的公務員還屬于選派單位的人,占用原單位的編制,鍛煉期滿后,仍回原單位工作或者留用、提拔。
結合陳生財來說,既然提到是掛職到密云區擔任副區長,那就說明了他的組織關系、行政編制還在玉樹州,而非轉到密云區了。
但總體上,陳生財得到了組織的重點培養,這或許為他日后擔任更高一級的領導職務打下了基礎。
因為青海和北京的發展觀念不同、治理經驗不同,陳生財有幸到首都歷練,背后有三重考量。
一是,東西部干部交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青海玉樹屬于西部欠發達地區,北京密云則是首都生態涵養區,兩地發展重點不同。
國家近年來一直在推動“東西部干部交流”,讓西部干部到發達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同時讓東部干部支援西部建設。比如在2018年,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浩宗就曾跨省到青海玉樹州擔任副州長,這就屬于企業管理人才支援西部建設的體現。
陳生財的調動,可能也是為了讓他積累發達地區治理經驗,未來回青海或到其他崗位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培養復合型干部,拓寬執政視野。
陳生財此前長期在青海省委辦公廳工作,后任玉樹州副州長,主要經歷集中在省級機關和民族地區。
當他調任北京后,可以接觸到大城市治理、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新課題,提升陳生財的綜合能力,這種“民族地區+發達地區”的雙重經歷,有助于培養高層級干部。
三是,優化干部結構,為未來晉升鋪墊。
從地方到中央、從西部到東部,跨省任職往往意味著干部進入“培養梯隊”。類似案例也不少,比如重慶市巴南區副區長冉仁均到浙江省紹興市掛職副市長10個月,回來后升任重慶市巴南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如果陳生財在密云區表現突出,未來可能進入北京市級機關,或回調青海擔任更重要的職務。
所以,不要小看西部干部跨省到發達地區掛職歷練的經歷,這可能是組織在考察其適應能力和潛力,發展空間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