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0.7萬元進入法院代管賬戶的消息傳來時,老戴正在車間巡查。他盯著手機短信,眼眶不禁有些發熱。“執前扣劃”這個新機制讓壓在老戴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從政策發布直至2025年7月初,北京市密云區人民法院積極適用“執前扣劃”新舉措,已實際即審即執案件20余件,共計扣劃金額3000余萬元。
正是老戴的案件,讓密云區法院解鎖了“新機制”。
事情要從不久前說起。老戴作為北京某經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連續數月被某管理公司拖欠的10.7萬元貨款壓得喘不過氣。
雖然深知對方面臨原材料漲價、經營艱難等實際困難,但老戴自己的公司也同樣要面對供應商催款、工人工資待發的窘境。如今倉庫里還堆著一批價值五萬多元的包裝袋訂單,眼看就要砸在手里,這讓他心急如焚。
無奈之下,老戴來到密云法院,向法院遞交了訴狀,希望對方能盡快還上拖欠的貨款。
承辦法官王剛在接到該案后深入了解了案情經過,仔細翻閱了某管理公司的財務報表,發現某管理公司并非惡意拖欠,確實是陷入了經營困境。
首次調解,雙方各執一詞
經過前期的溝通,王剛將雙方叫到一起,開始了第一次庭前調解。
“你看看,每次送貨都有你們的簽字,我們按合同辦事,沒有問題吧?什么都別說了,我已經申請了訴前財產保全,這事今天必須有個結果!”老戴將一疊送貨單攤在桌上,語氣堅定。
某管理公司委托代理人黃先生連忙擺手解釋:“欠款我們承認,但您申請財產保全,封了賬戶讓我們付款,實在不可行。我們就這一個基本戶,賬戶封著,我們連水電費都交不了啊。”
老戴一方堅持“錢到賬再解封”,而黃先生則稱“不解封就沒錢付”。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調解陷入僵局。
王剛看著雙方激動的神情,決定先進行“背靠背”調解。小會議室里,王剛釋法說理,耐心安撫雙方情緒,一方面嘗試讓老戴與對方建立信任,另一方面又給黃先生擺事實講道理,希望能夠讓某管理公司盡快還清拖欠貨款,以免被列入失信名單。
調解室內的時鐘滴答作響,窗外楊樹的影子在墻上逐漸拉長……
“執前扣劃”,破解糾紛難題
晚上八點,送走雙方當事人后,王剛坐在辦公室里揉著太陽穴。他突然想到了“執前扣劃”這個新機制。
“執前扣劃”,即在保全階段,經雙方同意,直接將保全賬戶中的款項扣劃至法院賬戶,既不解除保全,又能確保款項到位。
或許這一機制能解開當前的死結!王剛越想越興奮,立刻撥通了執行局同事的電話:“我這兒有個案子,可能得試試‘執前扣劃’……”
第二天一早,王剛將雙方再次約到調解室,向雙方介紹起“執前扣劃”的新辦法:“咱們試試這個新方式,賬戶不解封,但錢可以先劃到法院賬戶里。等你們確認收到貨款,我們再按程序處理。”
為了打消雙方的顧慮,王剛還向雙方解釋道:“我昨天跟銀行溝通過了,只要手續齊全,當天就能完成扣劃,而且根據規定,扣劃的款項會單獨封存,不會影響其他債務的處理。”
圖為原告北京某經貿公司員工來密云區法院辦理收款手續。
幾日后,王剛帶著書記員來到銀行,在柜臺前仔細核對法律文書。
扣劃過程比想象中順利許多。當10.7萬元進入法院代管賬戶的消息傳來時,老戴正在車間巡查。他盯著手機短信,眼眶不禁有些發熱,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二十分鐘后,王剛也接到了黃先生的電話:“王法官,錢劃走了,我們是不是可以正常使用賬戶了?”王剛笑著回應:“放心,除了這筆錢,其他資金你們正常使用。”
60天,1500元,新機制有成效
案件雖已了結,但王剛思緒萬千,“‘執前扣劃’不僅解決了這起個案,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條立審執銜接新路徑。”
他翻開筆記本,上面清晰地記著幾個關鍵數字:采用“執前扣劃”,比傳統執行程序節省時間約60天,為當事人節省費用約1500元。這些數據正是王剛在該起案件中適用“執前扣劃”新機制后的經驗與總結。王剛表示,“執前扣劃”這一舉措從源頭上減少了生效法律文書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數量,讓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更有效率。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記者:段茜茜|通訊員:丁寧 孫浩淼
編輯:段茜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