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朔州市朔城區成百上千名農村婦女和老人乘坐專車,來到甘源種植專業合作社運營的神西千畝彩椒產業園區開始勞作。在這里,一名農民工一年可為家庭創造2至3萬元純收入,合作社每年支付農民工工資總額超過2000萬元。從除草、施肥、育苗,到修剪、采摘、分揀,再到質檢、包裝、運輸,經過農民工的辛勤付出,鮮美的彩椒被銷往全國各地。
7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朔城區神頭鎮神西村,探訪甘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致富密碼”。
遠遠望去,連片整齊的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一片銀色海洋。走進合作社,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正對接各方事務,生產管理部員工穿梭于大棚間查看作物長勢,技術培訓部正在開展的彩椒種植新技術培訓吸引農戶認真聽講,處處忙碌有序。
從零起步到千畝版圖的飛躍
甘源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0月,短短幾年間,已發展成為擁有920名成員、32名固定員工的大型合作社。其運營機構完備,“1辦7部1場2中心”架構清晰(涵蓋生產、技術、營銷、質檢等環節),確保了高效運轉。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合作社累計投資1.3億多元,在神西村、馬跳莊、梨園頭村租賃土地1500畝,新建各類大棚520個,棚內面積841畝。還通過“合作社+基地”模式租賃周邊村莊設施大棚,總經營大棚達761個,棚內種植面積1241畝。神西村基地內,47畝集約化蔬菜育苗場、1.2萬平方米分選包裝中心、產業化冷鏈集配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現代化氣息濃厚。
抱團發展模式帶動村民致富
“我們采取資金、技術、勞動入股的方式,解決了融資難題,壯大了投資規模。”合作社負責人介紹。從最初的5人入股發展至如今的65人,形成了良好的抱團發展態勢。同時,“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為農戶吃下“定心丸”:合作社統一供應農資種苗,提供技術指導和生產管理,農戶負責種植采收,定產定質定價承包責任制讓農戶收入有保障。
深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合作社,積極與科研院校合作,聘請山東、河北等地實用性技術人才駐地指導,培訓技術骨干。標準化育苗、綠色化栽培成為常態,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滴灌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廣泛應用,有力保障了彩椒的高品質。
彩椒闖市場,鋪就鄉村振興路
在分選包裝中心的自動分選線上,色澤鮮艷的紅、黃彩椒正被高效分選、包裝。這些彩椒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地,甚至出口俄羅斯等國外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合作社所屬三大基地以種植彩椒為主,畝產超7500公斤,年均產量1萬余噸,年均產值超8000萬元。
合作社的社會效益同樣顯著。土地連片規模化利用,棚內每畝土地收益高出傳統玉米種植30多倍,實現了高效利用。同時,為周邊25個村的850人提供了就近務工機會,人均增收2.8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神西千畝彩椒產業園的蓬勃發展,不僅讓朔城區的土地煥發新生機,更讓鄉村振興的藍圖在田間地頭具象化。一個個大棚里生長出的,不僅是色彩斑斕的彩椒,更是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希望。這種以合作社為紐帶、以科技為支撐、以產業為根基的發展模式,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樣本。
山西經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成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