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勞作,卻始終兩手空空?!?/p>
一位送餐員,為了節省開支,選擇在上海的林地里搭起帳篷,連續兩年棲身于此。
每天奔波十五小時,卻始終無法積攢起成家的本錢,甚至連日常開銷都捉襟見肘。
更令人感慨的是,他并非個例...
這些拼命勞作的年輕人,為何會陷入如此境地?背后的現實,或許比你想象的還要殘酷。
林中帳篷生活兩年
這位青年來自廣西,現年37歲,是一名在上海從事外賣配送多年的騎手,對這份工作早已駕輕就熟。
2020年,由于經濟負擔驟然加重,他不得不做出一個近乎“原始”的決定——放棄租房,在上海的野外樹林里搭起帳篷安身。
所謂“家”其實只是一個簡陋的臨時棲息地,網友們在探訪時才得知,他必須不斷更換扎營地點,原因很簡單:害怕被驅逐。
在他最新落腳的這片林地,滿地枯枝落葉和茂密雜草,行走都變得困難。
曾經的上海外賣圈,流傳著“單王年入百萬”的神話,但如今這位騎手坦言:市場早已不同往日,如今的外賣行業變成了“內卷修羅場”。
過去高峰期,一個月能賺到兩萬元,但那是每天跑15小時、日夜不停地勞作換來的。
他說,“現在無論怎么努力,日入200多元已經成了常態?!?/p>
原因顯而易見,訂單量減少,而從事外賣的人卻成倍增長,即便是拼時間、拼體力這些“傳統手段”,也難以奏效。
收入微薄,生活壓力沉重,他只能節衣縮食,連住處都退化到荒野之中。
最令人揪心的是,他并不是這條“野外帳篷街”上唯一的居民。
在他的帳篷旁,竟然還有兩個“鄰居”,其中一位,竟是一名大學生。
沒錯,這位年輕人因為在上?!吧娉杀尽边^高,只能與這位騎手一樣,棲身野外,靠送外賣維持生計。
這種現象并不罕見,這位騎手透露,“光是我認識的,在戶外居住的外賣員就有十幾人。”
搬進樹林,搬進橋洞,已經成為許多底層勞動者的“默認選擇”。
他收養了兩條流浪狗,黃色的大狗負責“看家”,另一只小狗則是他撿回來的,誰能想到,在這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里,他還能有余力收養流浪動物。
聽完他的生活細節,再多的描述都顯得蒼白無力。
飲用水要自己去購買桶裝水,洗衣洗臉只能靠旁邊那條混濁的死水河,河水呈墨綠色,看起來就讓人擔憂。
電力供應則依賴租來的外賣車電瓶,通過逆變器實現最基本的烹飪和手機充電。
至于飯菜更是簡陋得令人心酸,清水里加幾片西紅柿和一兩個雞蛋,就是他的一頓午餐。
他盡自己所能,讓這個簡陋的“家”盡可能安全整潔,從不使用明火,以免引發火災波及他人。
即便如此小心謹慎,也常常遭到附近居民舉報,被迫連夜轉移,另尋棲身之所。
騎手背后的辛酸
一邊是城市璀璨的夜景,一邊是寒風中露宿街頭的外賣員,許多網友不禁想問:這位青年為何非要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
答案令人辛酸:一切為了“給父母治病”。他的父親曾因病花費二十萬元,家中幾乎全靠他一單一單地跑出來。
他沒有積蓄,更別提結婚生子,對他而言,連溫飽都難以保障,未來仿佛遙不可及。
“房租太高,我一年能省下兩萬塊錢寄給父母?!边@句話說得云淡風輕,聽者卻忍不住嘆息。
就在網友探訪后不久,他所在的樹林被清理,他只能背起行囊,牽著心愛的大黃狗,繼續尋找新的落腳點。
沒人知道明天的他,會在哪里安身。
這個局促而無奈的結局,背后隱藏著更深的辛酸,上海的這些外賣員,為何生活如此艱難?
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維持?
原因其實并不復雜,因為外賣行業已全面進入“內卷時代”。
幾年前,關于送外賣月入數萬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大量打工者涌入這一行。
然而隨著平臺抽成比例的提高和“算法管理”的加劇,多勞多得的幻想被打破。
訂單多、收入低、罰款重成為普遍現象,即使每天工作15小時,扣除平臺抽成、保險和電動車電費后,實際收入微乎其微。
在大城市,底層勞動者如何承擔“居住成本”?根據最新統計,上海平均住宅租金已接近每月五千元。
對這些騎手來說,這意味著若全額支付房租,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于是節省開支、隱居野外,成為無奈之下的“折中之選”。
沒有人愿意放棄尊嚴,在野外風餐露宿不僅是身體的煎熬,更是心理的折磨,但這一切,都是生活的無奈。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