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龍詩慧
編輯 / 蘭雨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
2500萬輛!7月中旬,當豐田中國官宣累計銷量超過這一數量級,相信每個車圈人被這股力量震撼而狂喜。4月豐田汽車公布2024年財報,才向外界展示出一個聚焦經營,堅持品質與守望技術的汽車大廠,該有的樣子;如今眼光聚焦中國,豐田再次向世人證明堅持長期主義的可靠與穩韌。爭流不喧,靜水深競,以價值“謀勢”者,從來都是車市的中流砥柱。
2500萬輛,這邊風景獨好
曾經的中國車市的霸主合資品牌,在今年前5個月市場份額已滑至30%以下,而6月份,主流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已不足25%。混沌無序,失衡低迷行業背景下,這成績是對市場需求的精準研判,和消費者信任雙向奔赴的結果。更何況我們把豐田中國的成績“掰開揉碎”,含金量非常高:
2025年上半年,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含雷克薩斯)銷量達83.77萬輛,同比增長6.8%;豐田在華兩大合資公司、豪華品牌雷克薩斯都在自己的賽道上,跑贏大環境:廣汽豐田今年上半年累計銷售36.42萬輛,同比小幅增長;一汽豐田銷量達37.78萬輛, 同比增長16%,雷克薩斯上半年銷量超過8.5萬輛,成為唯一銷量正增長的進口豪華車品牌。
豐田這邊風景獨好,就連合資活得好不好最嚴苛的“參照物”——電動化和高端車型比例,都可圈可點。豐田帶頭洗掉“合資不智能”的標簽,還保持自己第一梯隊的段位:
廣汽豐田的三大旗艦凱美瑞(參數丨圖片)、漢蘭達、賽那車型上半年總銷量達18萬輛,成為品牌最堅實的支柱;今年3月上市的鉑智3X,成為合資新能源領域的“現象級產品”。
一汽豐田的產品矩陣結構,也明顯呈現向高價值和電動化躍遷的趨勢:TNGA-K平臺打造的中高端車型銷量占比達到60%,電動化車型占比逼近50%,上個月上市的bZ5,也成為萬人空巷的高關注車型。
同時,在幾乎“萬馬齊喑”的豪華車市場,弱冠之年的雷克薩斯,在210萬中國用戶的加持下,與中國擁抱得更深。全新一代ES全球首秀放在中國,上海金山純電工廠的破土動工,都讓那個東方豪華的代表,用智能化碰撞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制高點。
是的,這半年我們看到一個凌厲的豐田,一個電動化與智能化成果頻出,守住基盤找準需求,逆勢向上領跑合資的豐田。但這也是我們熟悉的那個豐田,總為了下一階段未雨綢繆,立足全球的視野與深耕中國的豐田,也是那個踐行高品質和高可靠性,決心從未動搖的豐田。
恰如這60年間2500萬輛的每一輛,都是長期主義枝干上結出的果,那么智電下半場的沃土奠基早已打穩打牢,豐田的戰略定力和品質堅守,在主場結出碩果累累,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更中國的,才是更好的
回望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圍繞“立全球,更中國”寫就了一個轉型的答案。擺脫戰術層面的小打小鬧,用“更中國”的戰略顛覆重構,在管理體制、事業布局、研發體制和產品技術多個層面釋放活力。僅是半年,一系列如教科書級的戰略變革,給自己裝上第二增長引擎,也給合資指明了價值方向。
首先是“更中國”的管理體制變革。今年年初,豐田中國在管理體制上做了調整,董長征擔任副董事長,李暉擔任總經理,這是中國豐田發展史上首次由中國人擔當這樣的高職位,就是從管理體制的上層建筑,推動“更中國”戰略的落地。
緊接著4月的上海車展前后,豐田啟動了“更中國”的研發體系。推出RCE體制(中國首席工程師)和One R&D統一的研發體制,從用人、資源,大力支持中國研發本地化。
由更懂中國市場的中國首席工程師,主導中國自研新車,打通商品企劃到生產、銷售等一切責任和權限,靈活調配分散的資源以及設備等。豐田通過“放權中國研發”的方式,讓RCE在中國就可以判定、決策,縮短整個新車的開發周期,新車研發周期從傳統的 5 年壓縮至 3 年甚至更短。
而One R&D研發體制更像是RCE手中的“合力之劍”,將原本分散在天津的整車開發、上海的動力總成和智能化研發、廣州的工程經驗等豐田在中國的所有研發力量合而為一,研發自然能向中國市場更樂見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去聚力創新。
三是“更中國” 的事業布局。雷克薩斯的國產自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上海金山區將會建設雷克薩斯純電動車及電池研發生產基地,計劃2027年投產。從純進口身份到體系競爭,向新能源邁進一大步的雷克薩斯,充分運用中國成熟的供應鏈和研發能力,降低電動車的研發和制造成本,與對手一拼高下,并將成本優勢、研發優勢釋放到全球其他市場。
當然,“更中國”的事業布局也有向外,與本土頭部科技企業、供應鏈和銷售體系、研究機構攜手共進的一面:小米,華為,Momenta、騰訊智能生態,豐田中國的“朋友圈”不斷在擴大。如今,超過半數的鉑智3X車主,選擇搭載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的車型,就足以證明,鉑智3的智能駕駛輔助體驗,得到消費者認可,站在與主流智能化同臺競技的水平。當鉑智7以鴻蒙座艙和Momenta智能駕駛輔助方案“技驚四座”的時候,豐田的“中國朋友圈”也驗證了成功。
“希望有一天能夠駕駛,由中國工程師主導開發的車型!”十四年前,豐田章男會長講過的一句話,如今照見了現實。在“更中國”的管理體制之下,通過“更中國”的研發體制 和“更中國”的事業布局,“更中國”的豐田產品會在未來涌現。這就是“謀勢”者豐田,堅持長期主義的底蘊,對行業發展趨勢有清晰認知,不疾而速,外界噪聲影響不了厚積而薄發。
成為更好的豐田
“合資企業在中國,還能活下去嗎?”
“如何在擁抱中國的同時,保持自我造車基因的獨特性?”
“轉型之后,豐田怎么重塑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如果說2025年上半年,豐田用“更中國”來完美回答市場的第一道關于合資何去何從的必答題,那么豐田中國會用更多的半年,去解答這兩道市場更關心的命題。
而且在回答過程中,長期主義守住價值理念、戰略定力和不妥協精神,將起到關鍵制勝的作用。
使用智能駕駛輔助技術,但擔憂安全,是每個消費者在選購智能車時都會考慮的一件事。豐田是怎么做的呢?在bZ5搭載的Momenta 5.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從立項到落地僅僅用了18個月,比傳統研發周期縮短40%,但你在bZ5車上,能找到豐田堅持如一的全周期測試和檢驗,‘安全、安心、品質’是每輛豐田車的DNA。
既堅持豐田嚴苛的零部件設計強化標準,高可靠性、安全底線不妥協,又以中國消費者的視角去定義產品,智艙智駕體驗超預期的平衡,同時又深度整合本土供應鏈的成本與效率優勢。在噱頭透支信任的環境里,每個“更中國”的產品能堅持本心真難能可貴。
“如果當初的bZ4X為1.0時代,那么現在以鉑智3X、bZ5和鉑智7為代表的車型應該為2.0時代;而未來豐田希望通過中國的本地化研發和最先進技術的運用反哺到全球,讓bZ進入3.0時代”。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暉,曾對豐田“更中國”轉型進程的回應。
無疑,豐田“更中國”的迭代,著眼點不僅在于轉型,豐田也借著機會,在中國充分地提升自己的技術,惠及更多人;同時,也將自己的理解和堅守注入市場,給智電下半場帶來新的、有序的勢能和價值觀。如果說當年的1.0是要繼承豐田汽車的質量、設計、安全理念,那么現在的2.0時代,豐田在堅持自家底蘊之上,找到電動、智能化的本土進化之路;而3.0時代,則讓中國成為自己電動轉型的“技術糧倉”,向世界輸出“利全球,更中國”的豐田車型。
也許未來,跨國車企想要在中國車市賭桌上獲得排座次序,有千難萬險要跨越,但“謀勢”者豐田,做好自己就行了。堅持“長期主義”可能太難太苦,但2025半年的答卷,已經給豐田市場反饋和發力的勢能。隨著中國智電下半場的大幕徐徐開啟,豐田必將迎來主場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