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平陸運河開通對沿線地區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探尋產品加工與綠色發展理念的融合路徑,7月21日下午,桂林理工大學“問水平陸,青力青為”實踐團走進臨港產業園區開展實踐調研。(通訊員:馬翠翠 呂閆寧 林琳 甘韻宇)
在產業園內,工作人員從園區定位、產業布局、發展歷程等方面向實踐團詳細介紹了園區的發展情況。平陸運河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連通西江與北部灣港,而靈山縣作為運河進入欽州的重要節點,正迎來發展契機。園區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重點發展服裝紡織、玩具制造、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綠色發展是園區的核心定位?!惫ぷ魅藛T介紹,園區在規劃建設中始終貫穿“生態優先”理念,嚴格準入環保標準,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廢棄物回收等基礎設施,為入駐企業提供綠色發展支撐。團隊成員通過交流了解到,目前園區已吸引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其中以熱帶水果加工為主的企業占比突出,成為帶動周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平臺。
圖為產業園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發展整體情況(呂閆寧攝)
帶著對農產品加工的好奇,實踐團走進廣西倍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實地參觀。作為園區代表性農產品加工企業,該公司以芒果、百香果等本地特色水果為主要原料,開展鮮果分揀、深加工及產品研發,加工產品供應茶飲行業,已構建起基礎產業鏈條。
圖為公司工作人員向實踐團介紹公司簡介(楊婷媛攝)
企業加工車間,團隊成員看到芒果經清洗、去皮、切塊后,被加工成芒果醬、芒果干等產品;百香果則通過壓榨、過濾等工藝制成果汁及果漿。企業負責人介紹,加工過程中嚴格遵循“減損增效”原則,通過優化工藝降低原料損耗,同時注重產品品質把控,產品遠銷區內外。團隊成員在參觀中注意到,企業已配備初步的廢棄物收集設施,但水果加工產生的果皮、果渣等仍有進一步資源化利用的空間。
圖為實踐團與車間工作人員交流芒果分揀(陳樂樂攝)
圖為工作人員為實踐團講解車間加工流程(楊婷媛攝)
基于前期調研與實地觀察,實踐團結合環境學科專業知識,就水果加工廢液廢渣處理問題與企業及園區工作人員交流,并提出針對性建議。針對果皮、果渣等固體廢棄物,團隊建議采用“粉碎發酵”技術制成有機肥,反哺周邊種植基地,形成“加工—廢棄物—種植”的循環鏈條;針對清洗、壓榨產生的廢液,建議配套小型污水處理裝置,通過沉淀、過濾等工藝凈化后用于園區綠化灌溉,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圖為實踐團觀看廢渣廢液處理工序(陳樂樂攝)
此次實踐調研活動,讓實踐團成員直觀了解了臨港產業園區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實效,更在“觀察—思考—建言”的過程中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團隊通過深入產業一線,既看到了特色農產品加工帶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也以青春智慧為產業綠色發展提供了專業視角,為后續持續助力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積累了實踐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