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迅速吞并東北,后又將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后更是加緊侵略步伐,強制國民政府先后簽訂了《何梅協定》《秦北協定》等不平等條約。到1935年底,冀東(河北省東北部)已淪于日本控制之下。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河北全境迅速淪陷,冀東地區更是災難深重。1938年,在中共冀熱邊特委領導下,冀東人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大暴動,為開創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星火初燃:冀東暴動的準備工作
1937年8月,毛澤東同志在洛川會議上指出,紅軍可以分一部于敵后的冀東,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游擊戰爭,創建冀熱遼根據地。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劉少奇提出在冀東應準備迅速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并對組織冀東武裝暴動作了具體部署。
按照中央部署,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河北省委在冀熱(熱河)邊區和北寧鐵路以南建立了冀熱邊特委和京東特委,并派李潤民、孔慶同等軍事干部協助舉辦游擊戰爭訓練班。1937年12月成立由各抗日階級、階層參加的華北人民自衛委員會冀東分會,李運昌任主任,還成立了華北抗日聯軍冀東游擊支隊開展游擊活動。這支隊伍攻打了遷安、青龍交界的偽滿洲國的清河沿據點,攻克興隆縣藥王廟偽軍據點。兩次戰斗雖沒有取得顯著成績,卻在斗爭中鍛煉了骨干,增強了膽識,鼓舞了斗志,為后來大起義培養了骨干,積累了經驗。隨后游擊隊化整為零,在冀東各地開展小型游擊活動,動員群眾,為暴動做著準備。
參加冀東抗日大暴動的部分指戰員合影
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冀東所屬各級黨組織通過各種方式、渠道廣泛宣傳抗日救國,不斷壯大抗日力量。豐潤縣委油印《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揭露日軍侵華罪行的傳單;樂亭縣委把木瓜口小學作為抗日宣傳活動中心,翻印抗日游擊戰爭宣傳材料;各縣共產黨員,以走親訪友、經商為掩護,走鄉串校,向群眾、教師、學生及各階層人士進行抗日宣傳。對冀東各地的民團和偽軍警做教育爭取。在教育爭取策略上,派遣富有經驗、熟悉當地情況的黨員和抗日志士深入其中。他們與民團和偽軍警成員建立私人聯系,通過拉家常、講經歷等方式,拉近彼此距離,獲得初步信任。在交流中宣傳抗日道理,講述日軍侵略暴行,讓他們真切認識到日軍的殘暴與侵略本質,激發他們內心的民族情感與愛國意識。如豐潤縣牛欄山偽警察所和警防隊、駐灤縣安各莊偽警防隊就積極配合暴動發動工作。
培訓暴動領導骨干。黨組織在冀東各地嚴格篩選出立場堅定、群眾基礎扎實的優秀人員,利用秘密據點、偏遠山區等地,通過理論授課、實地演練、分散自學與小組討論等形式,向他們傳授軍事技能、游擊戰術、政治理論,以及組織協調和群眾工作方法。這些骨干經全方位培訓后,能力與覺悟大幅提升,在暴動時不少人擔任了抗日聯軍總隊一級軍事干部或政治干部。
烽火燎原:四縱策應下的全面暴動
1938年5月14日,中央軍委將活動在晉西北的宋時輪支隊調至平西,與鄧華支隊合編為5000余人的八路軍第四縱隊,執行“進據冀東、熱南、察東北創建冀熱察邊區抗日根據地”的任務。同時,為加強對冀東抗日武裝暴動的領導,中共河北省委將冀熱邊、京東兩特委合并為冀熱邊特委,胡錫奎任書記,李運昌負責軍事工作。6月8日,八路軍第四縱隊由平西分兩路通過平綏路,挺進冀東,連克昌平、延慶、興隆等縣城,6月下旬到達薊縣靠山集和遵化縣將軍關下營一線。其間,李運昌在豐潤縣田家灣子主持召開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冀東分會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共冀熱邊特委提出的起義行動綱領,決定組織冀東抗日聯軍,高志遠任司令,李運昌、洪麟閣任副司令,在八路軍第四縱隊的積極策應下,確定武裝暴動的日期為7月16日。
由于起義消息泄露,冀東人民抗日武裝暴動遂提前于7月6日舉行。暴動由灤縣港北村開始,很快席卷7縣,進而擴展為21縣的大規模游擊戰爭,參加暴動的民眾達20萬人、抗日武裝10萬余人。7月6日,中共灤縣縣委的同志連夜秘密召集300名暴動骨干在港北村起義,宣布成立冀東抗日聯軍第五總隊。第五總隊成立后大力進行抗日宣傳,攻打警察局,摧毀日偽政權,擴充隊伍,收繳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了昌黎、灤縣、樂亭周邊據點,日偽政權紛紛瓦解,廣大群眾抗日情緒為之一振,暴動隊伍日益壯大。7月7日,在豐潤、遷安,400多名暴動骨干在巖口集合,編成冀東抗日聯軍第四總隊,在腰帶山下打出起義的大旗。與遵化偽保安隊步、騎兵在鐵廠北玉皇廟展開激戰,俘虜敵軍80余人,接著又攻克興城鎮,遷安、遵化、豐潤邊界地區暴動的隊伍齊向這里集中,不少上層人士主動捐款獻槍,民團、偽警察也自動來投,抗日暴動隊伍迅速壯大。
港北村和巖口鎮起義的勝利,如同一顆顆火星,點燃了冀東大地的抗日烈火。遵化、玉田、樂亭、昌黎等縣民眾在各地黨組織領導下,紛紛揭竿而起。
8月初,四縱攻克遷安縣城,同時開進遵化、豐潤縣境,在遵化縣鐵廠鎮,與冀東抗日聯軍勝利會師。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冀東抗日力量的大聯合。兩支隊伍攜手并肩,共同開展游擊戰爭,攻克了昌平、興隆、薊縣、平谷、玉田、遷安、盧龍、樂亭8座縣城。
根據地范圍不斷擴大,抗日武裝力量愈發壯大,冀東抗日大暴動達到高潮。從7月初到8月底是冀東抗日大暴動的全盛時期,西起潮白河,東至山海關,北起長城外的青龍、興隆,南至渤海邊,到處都是暴動的隊伍。一時間,冀東大地處處是抗日的吶喊聲,他們或襲擊日偽軍巡邏隊,或破壞敵人交通線、通訊設施,讓日軍防不勝防,統治秩序陷入混亂。8月22日,中共冀熱邊特委致電朱德、彭德懷,報告了冀東抗日大暴動所取得的重大勝利,決心以堅持的努力,為創造冀熱邊抗日根據地,配合全國抗戰爭取最后勝利而斗爭。
折戟西撤:浴火重生繼續戰斗
這次抗日暴動,在一些縣城和村鎮日偽政權被摧毀之后,對如何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政權缺乏經驗和思想準備,“四縱”進入冀東后,一直處于連續作戰狀態,傷亡較大,未能休整和補充,再加之暴動隊伍龐大,成分復雜,即使是共產黨直接領導的隊伍,也缺乏更多的政治和軍事訓練,其他各色抗日武裝一時更難以統一指揮。同時,隨著暴動規模的不斷擴大,日偽軍驚恐萬分,迅速調集重兵進行瘋狂反撲。他們憑借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優勢兵力,對起義軍進行殘酷“圍剿”,部隊遭受重大損失。面對這種形勢,“四縱”的領導人認為,大兵團在冀東活動和進行整訓是困難的,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四縱”黨委與中共河北省委、冀熱邊特委領導人召開會議,決定“四縱”主力和抗聯部隊西撤,留3個相當于連隊的支隊分散在冀東基礎較好的地區堅持戰斗。
1938年6月,鄧華、宋時輪率八路軍第四縱隊由平西出發挺進平北、冀東,開展游擊戰爭
但是在轉移途中,沿途沒有可靠補給,加之裝備匱乏,還不斷遭遇日偽軍阻擊,戰斗異常慘烈,部隊損失慘重。如果繼續西進,將招致更大損失,在這危急時刻,抗日聯軍負責干部在平谷縣樊各莊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抗聯余部停止西撤,返回冀東,繼續戰斗。11月25日,毛澤東、王稼祥、楊尚昆等致電“四縱”司令員、政治委員,肯定了“四縱”挺進冀東、配合并促成地方領導抗日暴動,批評了西撤的錯誤,提出一定要堅持冀東游擊戰爭,創建游擊根據地。這一指示,更加堅定了冀東地區共產黨員和抗日軍民堅持抗日游擊戰的信心,重新整合的部隊化整為零依托山區、農村,開展分散的游擊戰爭。1939年1月至1942年2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軍區,組建中共冀熱察區委員會、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堅持在平西、平北、冀東地區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1943年7月,建立中共冀熱邊特委,繼續領導冀東、熱河人民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經過幾年的浴血奮戰,抗日游擊根據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終于實現了中共中央所期望的目標,創建了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到1945年初,冀熱遼抗日根據地已有25個聯合縣抗日政權,抗日部隊近兩萬人,民兵15萬,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冀東抗日大暴動雖歷經挫折磨難,未能鞏固勝利,卻如永不熄滅的火炬,照亮了冀東人民抗日的征程,為以后冀熱察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打下基礎,成為冀東抗戰的重要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