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腦病如疏江河,需辨清淤堵之源,方能引水歸道。”這是從事中醫診療近三十年的盛大夫常掛在嘴邊的話。在他看來,小腦萎縮雖屬疑難雜癥,但并非無藥可醫,關鍵在于找到病機根本,用中醫辨證施治的思路為患者開辟康復之路。
58歲的張先生就是盛大夫眾多患者中的一位。兩年前,他開始出現走路不穩的癥狀,如同踩在棉花上般搖晃,拿東西時雙手震顫不止,說話也逐漸變得含糊不清。在多家醫院確診為小腦萎縮后,西醫治療效果不佳,病情持續進展。去年冬天,張先生已經需要家人攙扶才能行走,吃飯時湯水經常灑落在衣服上,一度陷入絕望的境地。
經人介紹找到盛大夫時,張先生剛坐下就忍不住嘆氣:“盛大夫,您看看我這情況還有救嗎?” 盛大夫沒有急于開方,而是耐心地進行問診。他仔細詢問了張先生的發病過程、飲食睡眠情況,還特別關注了他的情緒狀態。“您是不是總覺得腰膝酸軟?晚上起夜次數多不多?”在得到肯定答復后,盛大夫又查看了他的舌苔,發現舌體偏胖、苔白膩,切脈時感受到脈象沉細無力。結合各項癥狀,盛大夫判斷張先生的病位在腦,與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痰濕阻絡密切相關。
針對張先生的病情,盛大夫開出了以“滋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為核心的藥方。方中選用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肝腎之陰;黃芪、當歸益氣養血,為腦髓提供充養;配合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緩解震顫癥狀;再加入菖蒲、遠志化痰開竅,讓氣血在腦部順暢運行。盛大夫特別叮囑張先生,服藥期間要堅持清淡飲食,避免生冷油膩食物,同時每天進行簡單的肢體活動,哪怕只是扶著椅子站立片刻。
堅持服藥三個月后,張先生的癥狀開始出現明顯改善。家人反饋說,他晚上起夜時不用攙扶也能慢慢走到衛生間,吃飯時手的震顫減輕了許多,說話聲音也比以前清晰了。繼續治療幾個月后,張先生已經能夠獨自在小區里散步,雖然步伐還不算穩健,但比起當初的狀態已經有了天壤之別。復診時,他緊緊握著盛大夫的手說:“是您讓我重新看到了希望!”
盛大夫提醒廣大小腦萎縮患者及家屬,這類疾病病程較長,治療需要耐心和堅持。中醫治療注重整體調理,不會像西藥那樣快速起效,但能從根本上改善身體機能。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避免急于求成,更不能隨意停藥或更換治療方案。此外,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合理安排飲食起居、堅持適度康復鍛煉,都是促進康復的重要因素。如果發現走路不穩、肢體震顫等異常癥狀,應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抓住最佳治療時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