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婆婆5年,土地征收賠償款全給兒子,女兒說:你找弟弟養老吧
“養兒防老是老話,現實往往打臉。”
我叫梁婷,是重慶一家診所的護士,今年三十八歲。
我爸媽早年是下崗工人,靠擺攤把我和弟弟梁宇拉扯大。
我自認不是個計較的人,結婚后仍常回家盡孝,尤其是那年婆婆中風,我主動接回家照顧,前前后后整整五年。
婆婆周雪蘭是個軸人,早年為家庭吃了不少苦,我也一直尊重她。
但沒想到,最后她心里竟一點都不記我這“女兒”的苦。
事情爆發在今年五月。
家里那塊老地被政府征收了,賠償款一筆高達三十六萬。
我本以為,老人家肯定心里有數,畢竟這房子我清洗她洗過的床單都不下百套,夜里起身伺候她上廁所多少回。
可那天吃飯時,她輕描淡寫地對我說:“這錢我讓梁宇去領了,他兒子要結婚,正好能派上用場。”
我手里的筷子一頓:“媽,那是你兒子的事,可這幾年您一直住我家,吃住用都是我負責的,您不覺得該給我些補貼?”
她抬眼瞥我:“你是女兒,照顧母親是應該的。我錢本來也是留給兒子的。”
我笑了:“哦,那以后養老也交給兒子吧,我可不再伺候了。”
這話我不是沖動,而是忍無可忍。
我丈夫聽了,一臉為難:“婷兒,你是不是話太重了?”
我瞥他一眼:“你看看我這腰,是不是都快直不起來了?你媽這幾年,哪頓飯不是我親手做?弟弟呢?除了節假日來看看,一毛錢沒出過!”
我那晚回娘家,坐在廚房跟爸媽說起這事,我媽嘆口氣:“她要是真疼你,不會忘了你做的這些。錢都給兒子,也不留點體面給女兒。”
三個月后,周雪蘭又病了一場,弟弟一臉憔悴地來找我:“姐,你那邊能不能再接媽過去住幾天?我這邊孩子吵,我老婆也不習慣照顧老人……”
我抬眼看著他:“當初她說錢是留給兒子的養老,現在你就該養老。”
他尷尬地站著沒說話。
我當晚給母親送去了一套輪椅和床墊,同時附上了一句:“媽,這些年我盡孝盡到骨頭里了,以后照顧你的權利和義務,就交給你最在意的兒子吧。”
之后她再沒來找我。
一年后,她在弟弟家病逝。
梁宇安排了火化,匆匆了事,甚至沒在骨灰盒前停留一小時。
而我——從頭到尾沒參與,也沒被通知。
有親戚說我“太絕”,我只回一句:“誰要是覺得我絕,那就麻煩他們今后自己接老人住五年,看看絕不絕。”
老話說得沒錯:“養兒防老,女兒備胎。”
但備胎不是天經地義,更不是活該。
母愛有價,女兒的孝也不是無底洞。
愿你老去時看得清——誰在照顧你,誰在惦記你,誰在把你當“該得的錢”的對象。
說白了,情分不能透支,透了就是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