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當年“投機倒把”
“投機倒把”這是個有趣的話題,歷史地看,確切的講,投機倒把的本意是指利用時機,用買空賣空等手段來牟取暴利的非法商業活動。而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卻把此擴大化,把正常的商業活動也視作“投機倒把”,并上升為“資本主義尾巴”。
本人在太原師專學習的三年期間,在學習上下了不少功夫,知識上收獲也頗豐富,但在經濟上卻是捉襟見肘。盡管是帶工資上大學,但每月三十多元的微薄工資,除去每月二十元的伙食費和至少五元的零花錢,每月所剩十幾元。當時我父母二老已體弱多病,喪失勞動力能力,妻子生下兒子,妹妹身體又不好,妻子與妹妹一年勞動下來掙得的工分,湊合著能夠隊里的花銷,根本分不上紅,每月十幾元錢要想維持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以及應對門迎差事,那個困難之極顯而易見!
哲人們講:“窮則思變”、“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吧”。以當今普遍的情況看,大學生中經濟困難的可以利用星期天和節假日或者晚上出去當家教,每次也可掙一二十元,但在那時,沒有家教這一說。
我一生中有個最好的同學、朋友,他叫張松林,他也是南格村人,當時在南郊良種場上班。他家的經濟也不松動。虧他人機靈,有時就“偷偷”地做了幾回販賣水果的小買賣,每次下來弄得好時也能掙個十來八塊,在那時是可以解決家庭的燃眉之急的,起碼可以緩解家中經濟的困窘。為什么說“偷偷”的呢?因為那時國家政策根本不允許個人做小買賣,那屬于“投機倒把”的違法亂紀行為。如被發現,輕者住學習班丟人敗興做檢討,重者則要游街,批斗去勞改!誰敢越雷池一步呀!
1979年的暑假期間, 松林悄悄地動員我和他相跟上去販賣水果。明知掙錢是好事,但剛一開始我發愁得不行。一是做買賣必須沿街叫賣,因為從沒做過,發愁呦喝,張不開嘴。二是怕碰上熟人,大學生搞投機倒把,丟人又敗興還在其次,假如真傳到學校里給個處分,那就更糟糕了。松林了解了我的情況后勸我說,沒人的地方你先練練嗓子,再不行的話,我喊你賣,慢慢地就習慣了;至于怕碰上熟人那就更好說,咱們早走遲回,在太谷、徐溝這一帶買賣,不可能遇上認識的人。說的我心動了,那就試試吧!我和松林相跟上到徐溝買了兩個筐子和一桿秤兒,把筐子用繩子固定在自行車的后架兩邊,開始了我的“投機倒把”生涯。
我倆從徐溝出發到太谷南山一帶購買檳子(檳果),由于是第一次,心里沒數我不敢多買,僅買了一百三十斤,多了怕賣不完,松林買了一百七十多斤,當時的價格是每斤一毛三分錢,裝好筐我和松林帶到清徐縣的集義村和靳村去賣。一開始喊不出來,松林喊了幾次后,我也跟著喊“賣檳子來!”喊出去之后都覺得不好意思,有點臉紅,心也在劇烈的跳動,真如松林所說,喊得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那天賣的還比較順利,正好趕上陰歷七月十五的前夕中元節,村民有祭祀祖先的習慣,買檳果的人挺多,到半下午,我倆就全賣完了。一點錢,我掙了十二塊多,松林掙了十五塊,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做買賣撈到的“第一桶金”。現在看來,十二塊錢誰都能說不是個大數字,小孩子們一天有時也花個十來八塊的,可在當時來說。那就是我月工資的將近三分之一啊!我高興地差點跳起來,激動地對松林說,“早知道這樣,早就干上了。”松林則說,就這還是我硬勸你才做的呢!我倆對視了一下一起笑了。
收攤后,我倆輕松了,這才發覺饑渴難忍!于是我倆騎車到村邊的打谷場啃了些自帶的干糧---粗面窩窩頭,又到附近人家討了口涼水喝。此時,太陽還沒有落山,我倆根本不敢白天回村。怎么消磨這段時光呢?忘記了是誰出的主意,從場兒里抱了些麥花秸鋪到場房地上,算作臨時床鋪美美的睡覺。盡管有些累,但聊得開心,越聊話題越多,誰也沒有睡意,從孩提時代的玩尿泥聊到文革時期的革命造反大串聯,從結婚成家聊到養家糊口的艱辛,一直聊到黑夜十點多鐘,路上基本上沒行人了,我倆才敢騎車回家。
如此一個假期干了有十幾次,掙了二百多塊錢!高興的我母親說一年的開銷管夠了。就這樣,每年的暑假我都在做這投機倒把的買賣,先后販賣過梨、蘋果、檳果、桃兒、西瓜、菜瓜等水果;裝貨地址有太谷、榆次、清徐;賣貨地址一般在農村,也有一年跑過太原西山。
那是八零年的暑假期間,松林那一年家中和單位事情比較多,我倆相跟的次數少,我一個跑單幫的回數多。整天在外行動,自行車有時會出些毛病,為應付突發事件,我車子上常帶有打氣筒、補膠,補皮、鐵銼、扳子、手鉗子、改錐等工具。每天凌晨五點多起床,騎著自行車到太谷南門外接貨。五十多里的路,自行車車程得一個半鐘頭,到了那里天剛亮,太谷南山的果農們肩挑車推早已到達集貿市場,叫賣聲,呦喝聲早已此起彼伏。我經過看貨、討價還價,買好水果時一般已是七點多八點了。然后騎車到太谷北門外飯店吃早飯:兩碗白面皮,一盤過油肉,攪合在一起既吃香也耐饑,吃完后再喝一碗面湯,“管它掙錢不掙錢,每天一個肚兒圓”。湯足飯飽后騎車往太原西山礦務局所在地南寒進發,按理說走太徐公路最近地勢也平坦,但那要經過我村南格和北格鎮,怕碰上熟人不敢走,只好繞道走清源,多走一二十里地,這樣車程就變成五個多小時,中途休息一下順便吃點飯,到南寒集貿市場時已是下午三四點鐘,從東南往西北走,一路上盡是爬坡,累的人身體都快要散架了,但這是個好市場,西山礦務局的工人們錢多,出手大方,賣起東西來比較快,順當的話,下午七點多鐘就賣完了,但也有時到十來點才能賣完。總的來說比轉村子強,一是賣得快,二是能多賣三五塊錢,賣完之后找個小吃店胡亂吃些飯,打道回府。按理說折騰上一天,應該是累的筋疲力盡;但錢是個怪物,魔力真大。當每天賣完水果時一點錢,掙了不少,比想象的還多,精神立刻就大了,回家的路上一點也不覺得累,一邊騎車一邊哼著小曲兒,心里特別高興,真有“春風得意馬蹄輕”的感覺,回到村里時,已經是“夜深人靜,萬家燈火一時稀”了。
光陰似箭,一瞬間,“投機倒把”這件事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盡管當時感覺不光彩,但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它緩解了我家的經濟困難,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余悸”,仍然“回味無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