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融媒訊(記者 馬艷)在涼州區宣武街澤秀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內,節奏明快的縫紉機運作聲代替了尋常社區服務的低語聲。幾十臺縫紉機器整齊排開,各類布料在女工們靈巧的手中翻飛、縫合,一件件服裝逐漸成型。這個扎根在社區里的服裝加工廠,為居民編織著就業新希望。
在加工廠區,居民韓曉英正在工位熟練地縫制戶外睡袋。說起加工廠開在家門口,韓曉英由衷感慨。2023年加工廠成立,像韓曉英這樣的首批30名工人,經過技能培訓后迅速上崗,源源不斷的訂單既穩定了韓曉英的收入,也讓她們掌握了技能。指尖穿梭間,不僅縫合了布料,更縫合了韓曉英等姐妹的家庭責任與個人價值的縫隙,為社區婦女群眾注入了自信的活力。
“以前學過裁縫,也沒有真正把手藝運用起來。正好我們街道開辦了一個服裝加工廠,我就第一批進廠來上班。上班過程中,在我掌握的裁縫技術基礎上,街道還給我們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還有福利和補貼,這樣我提升技能的同時,還獲得了穩定的收入,真切地感受到了社區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和實惠。”韓曉英手底下一邊麻利地縫制,一邊告訴記者。
為破解轄區部分居民,特別是留守婦女、陪讀家長等群體就業渠道狹窄、家庭負擔重的現實困境,涼州區宣武街把“便民”放在為民辦實事的首要位置,按照發展社區集體經濟、增加城市居民就業要求,依托轄區企業,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姻、人才聯動方式,創辦“家門口的就業工廠”,為轄區居民提供就業崗位104個,長期吸納有意向的人員進廠工作。加工廠不僅是生產車間,更是激活社區內生動力、提升居民歸屬感的生動實踐。
武威澤秀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管理人員楊麗說:“自2023年7月武威澤秀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創辦以來,在宣武街和轄區共建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便民中心服裝廠黨員職工攻克生產工藝難題,搭建‘老帶新’技能培訓機制,讓新員工3個月內就能熟練上崗,累計培訓周邊居民260余人。目前,便民中心服裝廠訂單穩定,生產正常,為轄區留守婦女、就業困難家庭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月收入3000元左右,真正實現了‘求職不必去遠方,就業就在家門口’。”
當縫紉機噠噠噠縫衣走線的運轉聲在社區回響,傳遞的不僅是布料交織的密實針腳,更是政策溫度與民生希望的清晰脈動。這方小小車間,以其獨特的“社區溫度”,一針一線織就著居民“穩就業、促增收、享便利”的溫暖圖景,為基層治理增添了充滿人情味的內生動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