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礦企的錯
2025年7月23日上午10點20分左右,原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早上。
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來自東北大學的6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在廠子里參觀學習浮選工藝時,意外掉進了腳下的浮選槽。
先簡單描述一下“浮選槽”是什么樣的存在:
浮選槽是通過泡沫浮選法將有用礦物與廢石分離。浮選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幾米,里面是礦漿,由磨碎的礦石、水和浮選藥劑混合而成,其密度比水大,人掉進去會往下沉,“類似于泥石流,人掉進去動不了。”
一名從業者表示,浮選槽中的礦漿水含有懸浮物、化學藥劑和重金屬離子,具有腐蝕性和高溫風險。
可以簡單理解為是一池子“高溫腐蝕的泥石流”,電影終結者中T-800在紅色鋼水中逐漸淹沒,而肉體凡胎的人一旦掉到這樣一池子東西里面,神仙來了也難救。
礦區當即安排了救援,救援難度可想而知,現場的恐怖氣息可想而知。
6名大學生被打撈出來的時候,已經都失去了生命。
而他們之所以掉進去的原因是:
格柵板脫落
曾經去過浮選現場參觀的學生回憶說,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板子可能會受不住。
此次事故,至少有6名學生和1名老師站在格柵板上,那名老師命大,只是受了傷。
從種種跡象來看,致命的格柵板與致命的浮選槽成了奪走6名大學生年輕生命的直接兇手,而元兇則是明知道格柵板承受不住7個人的重量卻還是讓他們站到上面的企業。
2.學校的錯
學校能有什么錯呢?
該企業是東北大學合作的實踐教育基地。
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校企合作”,只是這樣的校企合作對于培養專業大學生到底有多大作用,要打一個問號。
常人能夠理解的最大的作用就是——這家企業雇傭了多少來自這所大學的畢業生。
直接搜索是無法查到結果的,而從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就業方向來看,第一大方向就是各類礦企。
再加上雙方存在的合作關系,基本可以確定有相當一部分東北大學該專業的同學在畢業后有機會進入該礦企工作。
那么此次暑期實習參觀也就具有了更深層的含義:
提前熟悉自己將來可能去上班的地方。
遺憾的是,這6名大學生沒有等來這個工作的機會,只是提前失去了生命。
而且是以如此慘烈的方式死去……
學校在學生此行之前有沒有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安全生產教育?
帶隊的老師在實際行程中有沒有充分洞察存在的安全隱患?
學生自己又有沒有對于高危生產環境產生足夠的敬畏?
我們不能憑空揣測他們什么都沒有做。
但事實已經證明,即便做了,也還是不夠。
生命已經失去,說什么都晚了。
那些曾經也去參觀而僥幸活下來的學生的回憶,在此刻也變成了某種“馬后炮”。
馬后炮還稍微好一些,如果“現場格柵板承受不住7個人的重量”這樣的認知早就在師生之間流傳而大家沒當回事,那這件事就不只是悲劇,更是一種諷刺了。
3.社會的錯
安全生產,是我們這個對于“礦產”格外癡迷的社會似乎永遠都難以消除的傷疤。
為什么這樣講?
因為這種慘劇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但它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似乎說明了那些“代價”在全社會看來,是微不足道的。
與什么相比微不足道呢?
與人民的幸福與全社會的稅收嗎?
我不知道。
這次事故奪走的是6個大三學生的生命,這給這次事故又增加了幾分“重量”,假如奪走的只是6個普通工人的生命呢?
還會引起這么大范圍的反思嗎?
不會的。
人們只會認為這是什么破企業啊,草菅人命。
人們只會認為這是什么破工作啊,富貴險中求。
人們根本不會往“那個格柵板就不能搞結實一點嘛”上面去想。
人們已經把“礦企出人命”當成習以為常的事情,發生了不奇怪,不發生才說明有貓膩。
這是最大的錯。
在一個外表如此強大先進的社會里,在那些不為外人知道的“高危生產環境”里,每天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這樣奇怪的悲劇。
看似四平八穩實則搖搖欲墜的格柵板,恰似這個危機四伏卻又歌舞升平的社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