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的空氣里,2025年7月11日彌漫著太平洋彼岸的復雜氣息。
一邊是美軍“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的戰(zhàn)機轟鳴,5.326億美元預算堆砌的硝煙未散;另一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美國新任國務卿魯比奧在會議桌前握手。這并非尋常的寒暄,而是鋼與棉的碰撞——魯比奧就職半年后首次直面王毅,兩國關系的溫度驟然降至冰點。
王毅的聲音冷靜而清晰,如同精準的手術刀,直指問題的核心:美方亟需以客觀、理性、務實的眼光重新校準對華認知;對華政策的羅盤應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為終極坐標;中美互動的基石,必須是平等、尊重、互惠。這三點要求絕非空洞的外交辭令,而是對特朗普政府過去半年對華政策的精準診斷與強力糾偏。
魯比奧(資料圖)
這劑“藥方”的背后,是沉甸甸的現(xiàn)實刺痛。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對華關稅如鐵幕般瞬間升至驚人的145%,意圖以貿(mào)易戰(zhàn)扼住中國經(jīng)濟的脈搏;軍事上,“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明確將矛頭指向“亞太高端沖突”,赤裸裸的威懾昭然若揭。當魯比奧微笑著談論“合作”時,這些冰冷的數(shù)字和指向明確的軍事部署,卻在無聲地質(zhì)問著美方言行間那道刺眼的鴻溝。
耐人尋味的是,走出會場的魯比奧,面對全球鏡頭反復強調(diào)的,正是“合作”二字。他盛贊會談“非常積極、非常有建設性”,勾勒出中美在“戰(zhàn)略穩(wěn)定”框架下尋求溝通與互信的可能性。當被問及年內(nèi)兩國元首會晤前景,他更是留下“可能性很大”的伏筆。這充滿希望的表態(tài),與特朗普此前“中美聯(lián)手能解決世界多數(shù)問題”的言論遙相呼應,仿佛一股暖流試圖融化眼前的堅冰。
魯比奧(資料圖)
然而,國際舞臺上的“合作”邀約,常常包裹著地緣政治的精密算計。特朗普政府迫切希望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發(fā)揮影響力”促成?;?,其弦外之音意味深長——這不僅隱含著將中國推向俄羅斯對立面的戰(zhàn)略意圖,更暗藏著一個巧妙的“責任外包”劇本。魯比奧口中熱切的“合作”,在俄烏焦土之上,更像一個精心設計的棋局,試探著中國在復雜地緣漩渦中的立場與定力。
因此,所謂中美關系的“新拐點”,其內(nèi)涵遠非字面那般樂觀。它更像是美方在高壓對抗策略遭遇中國強大韌性后的一次戰(zhàn)術回擺。魯比奧的“合作”呼聲,實質(zhì)上是對中方核心關切的有限回應,是在“競”與“合”的鋼絲上尋求微妙的再平衡。特朗普政府的根本戰(zhàn)略焦慮——如何應對中國不可逆轉(zhuǎn)的崛起軌跡——并未因此消散。此次吉隆坡的互動,本質(zhì)是雙方為規(guī)避災難性碰撞而進行的一次關鍵“壓力測試”與危機管控實踐。
魯比奧(資料圖)
真正的考驗,在于美方能否將“合作”的言語煉成行動的真金。
當王毅鄭重提出將兩國元首共識“轉(zhuǎn)化為具體政策和行動”時,中方的期許已清晰無比。魯比奧勾勒的溝通與互信愿景,其存續(xù)與否,完全取決于美方能否在關稅壁壘前展現(xiàn)誠意,能否在軍事圍堵線上踩下剎車,能否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議題上踐行其所宣稱的“尊重”。
吉隆坡的這次握手,如同太平洋上一道短暫的光束穿透云層。魯比奧反復強調(diào)的“合作”二字,固然為晦暗的中美天空增添了一抹微亮,但這光芒的持久與真實,仍懸系于美方能否真正跨越其自身制造的巨大信任鴻溝。當下一個5.326億美元的軍演預算案擺在白宮案頭,或當新的對華制裁清單悄然擬定,世界將看到,“合作”的宣言究竟是戰(zhàn)略轉(zhuǎn)型的序曲,還是權宜之計的注腳。在鋼與棉的碰撞交響中,唯有行動才能最終定調(diào)。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