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得知我試駕了奧迪Q6(參數丨圖片)L e-tron之后,這是第一次,沒人問我續航長不長、車機好不好用,而是問我:
好開么?有多好開?
這也印證了所謂新能源時代“車坐不開”的理論,是有多可笑。
面對一臺奧迪,一臺從2023年廣州車展就開始預熱的奧迪純電SUV,怎么可能“車坐不開”?
01
奧迪配華為:解決“智能”的心智標簽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本次試駕的主要場景是編隊行駛。編隊行駛顯然對于這臺奧迪Q6L e-tron所搭載的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技術,不具備太大考驗。
但相對有難度的是,我們不是在高速路上行駛,而是城市路段偏多,這也讓這套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城市NOA能力得到了一定考驗。
從體感上,這套系統的性格是相對嚴謹和謹慎的。比如跟車距離我已經調整到最近,但依然會大于我日常在城區行駛時的車距。這樣的車距嚴格按照法規一絲不茍,但同時也會相對降低通行效率,最簡單的場景就是肯定會有不自覺的人加塞。
在紅燈等待以及計時、綠燈通行、車道選擇等方面,都表現得挺好。
如果用幾個字形容這套奧迪和華為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技術,我會說:
中規中矩,安全為先。
使用這套系統會大大降低發生事故的幾率,畢竟在硬件布局上,奧迪Q6L e-tron搭載了2個激光雷達、13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
這樣超越同級競品的智駕系統感知硬件數量,稱得上是“武裝到牙齒”,也體現了奧迪要的并不是“噱頭為先”,而是“安全為本”。
但我個人認為,這套系統在奧迪Q6L e-tron上不需要也大概率不會全系標配。原因并不完全是因為成本,還因為:
買一臺奧迪的人,并不會那么愿意把方向盤完全交付給車。不然為什么還要買奧迪?
因此,我認為奧迪+華為是一個很聰明的認知切口:再沒有比這個標簽更讓人能夠沒有門檻地理解到——奧迪在智能化時代的決心和能力。
100個參數不如一個華為標簽。在這片競爭激烈堪稱殘酷的市場上,越是需要解釋,戰敗率就會越高。
通過華為乾崑智駕,感知奧迪Q6L e-tron的野心。這是一個賣點——但也只是賣點之一。
02
車內第一感知:令人驚喜的座艙
以往大家對于奧迪座艙的智能化,應該還停留在那個不太聽得懂漢語指令、一言不合就終止對話、導航不好用的時代。
在座艙智能化的體驗上,奧迪Q6L e-tron是顛覆性的。
首先,車機屏幕的操作邏輯,是我們很熟悉的圖標和頁面,想要找什么功能,憑直覺看圖標都能找到。
其次,導航功能是全面看齊當下主流智能車機導航的,紅燈讀秒也好、路線提示也好,使用上已經和頭部新勢力品牌沒什么不同。
在可感知的“智能超越”上,有兩個重要的感知點:
1、88英寸的全息視界HUD技術,顯示面積巨大,在地面投射出虛實融合的導航路線,這個已經是當下豪華品牌量產車型上搭載的最先進HUD技術之一。
2、語音系統是專門針對中國用戶做的,準確識別方言之類已經屬于雕蟲小技,200ms極速喚醒、95%精準識別、至多10條指令識別。更重要的是——它還支持眼神識別控車。
眼神識別很有意思,就是你說“打開這個車窗”,通過你眼神的方向,系統能夠準確打開你看的那一邊。實話說這個技能在具體使用時,完全可以說打開主駕車窗或者直接打開車窗,但,豪華就是一些細節上看似無用的炫技。
不炫技,你怎么知道它和別人不一樣?不冗余,你又怎么能一秒知道它已經在智能上看齊甚至領先很多中國品牌?
和牽手華為一樣,這些都是為了降低你對“奧迪智能科技”的感知門檻。
更為超乎想象的是,還有一項科技配置——10.9英寸的LCD副駕屏,本來為了隱私保護以及防止駕駛員被副駕的電影所吸引,直接貼個類似于手機防窺膜的東西就行。
然而奧迪Q6L e-tron的這塊屏幕在作為MMI系統操作屏幕的時候,是在主駕位置也能清楚看到的,但是一旦開啟影音模式——屏幕立馬進入隱私狀態,主駕就完全看不到了。
更重要的是:這塊屏幕奧迪Q6L e-tron給全系標配了。奧迪彰顯科技智能的決心,可見一斑。
03
駕駛者的奧迪:也是不暈車的奧迪
作為一臺純電奧迪SUV,購買這樣一臺車的用戶更多可能來自于“油轉電”的群體。若要采訪一下他們的訴求,在乘坐舒適性上,最看重的一點肯定是:
坐起來不暈車。
為了消除純電車的眩暈感,奧迪是我見過在這個細節上最處女座的品牌:
一般品牌提到不暈車,更多是從車輛在起步停車加減速時,乘員在車內的俯仰幅度來考慮的。通過專門的底盤技術去降低乘員身體前傾和重心突變。
而奧迪對于這項訴求,在Q6L e-tron上所做的努力包括:
1、嚴格控制扭矩波動,避免電機電流驟增驟減所引發的頓挫感,從源頭解決電車令人不適的因素;
2、精細調校出一套兼顧奧迪運動表現與車輛舒適性的減振器力值特性;
3、對輪胎的選擇,也歷經3-4輪篩選,從9-25個輪胎組合中選出最優方案;
4、標配多級能量回收系統,提供三級能量回收強度,顯著降低因非主動剎車式減速帶來的身體前傾、重心突變等不適;
5、運動座椅硬度軟硬適中,降低由于座椅過硬或過軟、對用戶造成大幅的身體晃動所帶來的不適;
6、“金鼻子”團隊負責車內各種異味的識別及處理,杜絕座艙內令人不適的氣味,打造清潔座艙;
7、副駕屏進行了防眩光處理,消除反光,以減少觀看者的眩暈感……
所以,建議在試駕的時候,帶上家里最容易暈車的成員一起。純電車比加速一點也不高級,而高級的是,在有駕駛樂趣的同時,家人愿意坐你的這臺奧迪。
照顧好了你的家人,在駕駛上,Q6L e-tron是最不用操心的部分。前后五連桿懸架、FSD頻率選擇減振器、同級少有的超寬后胎、35米的剎車距離。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可變轉向比的漸進式轉向,低速靈活、高速穩健,低速時打滿方向只需要1.2圈,相比一般車型的2圈以上顯然會更輕松。相比線控轉向則更容易上手、普適性更強。
04
駕仕總結
奧迪Q6L e-tron最早是2024年在北美上市,至今仍未在中國市場正式上市,時間都用在了中國本土化的定制上。
試駕過之后,你會認可:這一切值得。
表面上看,軸距加長105mm,令后排乘坐更為舒適;電池容量加大7千瓦時達到107千瓦時,能夠完成765公里的純電續航。
里子上,除了深度定制的華為乾崑智駕技術外,無論是智能語音控制、車機操作、屏幕配置以及常用APP的豐富程度,都做到了為中國用戶深度定制。
而800V高壓平臺,則賦予它10%-80% SOC僅需要20分鐘的表現——一般我們所說的20分鐘超快充電時長是30%-80%,可見奧迪Q6L e-tron的補能效率有多高。
毫無疑問:中國用戶能夠買到的,是全球最強版本的奧迪Q6L e-tron。
我之前也曾說過,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用戶配得上全球最好的產品。奧迪Q6L e-tron在各個維度上,都稱得上是一款經過用心打磨的誠意之作。
我認為:在德國精工制造和中國智慧的融合下,奧迪Q6L e-tron的重要價值,就是重塑豪華電動市場價值標準——它不僅是奧迪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里程碑,也是豪華電動3.0時代的優選答案。
這臺車應該很快就會正式上市,相信接下來,這個里程碑式的產品,將為奧迪品牌在新能源市場中開辟新的競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