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斯訪華6天,一句未提達爾文港,回國后中方“忠告”耐人尋味!
7月18日,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結束了為期六天的訪華行程。然而,這次重要的外交訪問中,他卻對達爾文港問題只字未提。這個曾在澳大利亞國內掀起巨大爭議的話題,為何被刻意回避?而就在他回國后,中國外交部的一句忠告再次引發廣泛關注。這背后隱藏著怎樣的中澳博弈?
達爾文港,這個位于澳大利亞北領地的戰略港口,自2015年起被中國嵐橋集團以5.06億澳元的價格租下,租期長達99年。當時,這一交易經過澳大利亞政府的嚴格審查,被認為是合法且符合市場規則的。然而,近年來,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競爭加劇,達爾文港的“戰略意義”被不斷放大,成為澳大利亞國內政治斗爭和對華關系中的敏感議題。
阿爾巴尼斯在訪華前曾多次表示,將就達爾文港問題與中方溝通。然而,實際行程中,他選擇了回避這一話題。據悉,中澳雙方已達成默契,決定暫時擱置爭議,優先推動經貿合作。對于阿爾巴尼斯而言,這一策略顯然是為了避免因達爾文港問題影響訪華成果,尤其是在當前中澳關系逐步回暖的關鍵時期。
事實上,達爾文港問題不僅是一個外交議題,更是阿爾巴尼斯政府面臨的國內政治難題。反對派曾在選舉期間大肆炒作“收回達爾文港”,甚至暗示可能采取強硬手段。然而,如果阿爾巴尼斯兌現這一競選承諾,不僅會破壞中澳關系,還可能損害澳大利亞的國際信譽。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貿聯系高度緊密。2023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達到3100億澳元,鐵礦石、煤炭等資源出口對澳大利亞經濟至關重要。任何針對達爾文港的強硬舉措,都可能給雙邊經貿合作帶來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在這一問題上也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作為澳大利亞的安全盟友,美國通過泛化安全概念,試圖將達爾文港問題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掛鉤,進一步加劇了澳大利亞國內的對華疑慮。在這種背景下,阿爾巴尼斯政府不得不在中美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
在阿爾巴尼斯回國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中企通過市場化方式獲得的達爾文港租約合法權益應當受到保護。這不僅是對澳大利亞的一次提醒,也是對國際社會的一次宣示:中國將堅決維護企業的正當權益。
未來,達爾文港問題的走向將取決于阿爾巴尼斯政府如何平衡國內外的多重壓力。冷處理或許是當前最務實的選擇,但反對派的持續施壓和美國的干預,可能讓這一問題始終難以平息。
達爾文港爭議的背后,折射出中澳關系中的復雜博弈。對于阿爾巴尼斯政府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外交考驗,更是一場國內政治的權衡。如何在不破壞雙邊合作的前提下,回應國內輿論和盟友壓力,將是他未來的最大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